輝達、台積聯手 美國產AI晶片
輝達17日正式發表首款在美國本土製造的「Blackwell」晶圓,此批晶圓是由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新廠負責生產。由於這是輝達首次在美國境內生產核心AI晶片,為美國晶片供應鏈「在地化」邁出關鍵的一步。
為了慶祝這個重要時刻,輝達執行長黃仁勳17日造訪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並與台積電營運副總經理王英郎共同在晶圓上簽名。
黃仁勳對現場群眾形容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是美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實現,最重要晶片在美國本土由最先進晶圓廠台積電製造誕生的成果。輝達認為,此舉意味美國的AI供應鏈將獲得強化,並把資料轉化為智能的技術堆疊(technology stack)留在國內,確保美國AI時代維持「領導地位」。
黃仁勳多次讚揚美國總統川普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願景。他說,「讓製造業重返美國、創造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這(半導體製造)是全世界最關鍵的製造產業,也是最重要的科技產業。」輝達計畫在未來幾年投資5,000億美元於AI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台積電亞利桑那子公司執行長莊瑞萍表示,台積電從落地亞利桑那州迄今,短短幾年就交付首批在美國製造的Blackwell晶圓,展現最佳實力,這個里程碑,是台積電與輝達合作30年的成果,仰賴台積電員工與當地夥伴的共同努力。
高階封裝仍仰賴台灣
這批Blackwell晶圓由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生產,該廠具備2奈米、3奈米與4奈米等先進製程能力,並規劃量產新一代A16晶片,用於AI運算、高效能電腦(HPC)與通訊領域。
業界指出,雖晶圓在美國完成製造,但高階封裝與整合(如CoWoS先進封裝)仍需仰賴台灣廠。目前亞利桑那廠仍未具備完整的高端封裝能力,部分製程須運回台灣完成,台灣依然掌握重要關鍵。
產業分析人士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控制龐大的美國製造成本,以及技術人力缺口,同時還要確保晶片生產流程的安全與機密性。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