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焦點事件:中美同時推進與東協的貿易協定
10/26 美國白宮發文宣佈,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了《互惠貿易協定》,並與泰國和越南確立了貿易協定框架:
四國承諾取消所有美國產品關稅,減少對美國汽車、農產品、乳製品、醫療設備的非關稅壁壘;
四國同意採購規定數量的農產品、能源產品、飛機,馬來西亞則被額外要求採購半導體、資料中心設備;
四國承諾協助美國打擊第三方商品繞道、規避關稅的行為;
與泰、馬簽署關鍵礦產諒解備忘錄,其中,馬來西亞承諾,不在關鍵礦產、稀土元素、稀土磁鐵上對美國施加任何出口限制。
10/28 中國商務部宣佈,與東協簽署中國-東協自貿區 3.0 版本升級議定書,呼籲共同應對美國的貿易戰行為。
MM 研究員
從核心目標、形式差異、協議重點、號召憑藉四個面向,總結了中美近期在東南亞分別主導的貿易協議差異,我們認為:
-
美國更多側重在改善逆差問題、打造安全的關鍵礦物供應鏈、支持美國特定產業部門(汽車、航天、農產、能源);
-
中國則希望藉美國外貿政策混亂之際,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國際貿易規則(如建立海關審批過程中的電子認證、電子簽名,加強貿易過程中的電子支付、電子發票、電子提單系統兼容,以及與東協在供應鏈物流系統上的整合)。
而對東協而言,同時與中美達成的協議,進一步為該地區塑造了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複雜格局:
-
短期內,東協有望從美國獲得直接投資和外貿訂單的同時,加深中國的貿易、供應鏈合作;
-
長遠看,美中在貿易規則、技術標準和供應鏈體系上的不同路徑,可能加劇該區域的地緣政治風險,東協能否巧妙平衡來自兩大供應鏈的影響,將是決定未來東南亞未來經貿韌性的關鍵。

推薦閱讀
- 【主題研究】中美科技戰未停,西方如何抗衡中國稀土長城?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