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5-11-03)
國外
1. 高盛:中國股市正邁進增長期,AH股指數明年底潛在回報達30%
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付思認爲,整體而言,高盛認爲中國股市正邁進增長期,AI、反內卷及出海三大潛在強勁的獲利驅動因素,可提振中資企業盈利前景。該行預測,A、H股指數至2027年底期間,可實現約30%的潛在回報,受12%的年複合利潤增長率和5%至10%的市盈率擴張潛力驅動。今年中資科技股大升,尤以AI主題表現更強,付思表示,主因對於預期的判斷,靠情緒改善拉動估值上升,目前科技相關板塊的估值仍具吸引力,明年重點可能更多放在基本面的改善,需要更好的盈利兌現來支持估值上漲。
2. 高盛預測:本次美國政府關門對經濟影響創紀錄最大
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目前美國政府關門可能會對經濟產生創紀錄的最大影響。“這次關門不僅可能持續時間超過2018-2019年35天的部分關門,還比以往的長期關門更廣泛,後者隻影響了少數幾個機構,”更長時間的關門可能對聯邦政府採購和投資產生更大的影響,並可能對私營部門活動造成溢出效應。高盛預計,如果關門持續約六週,可能會使2025年第四季度的年化季度增長率下降1.15個百分點,而2026年第一季度的降幅則會由於一些聯邦採購和投資的溢出效應而增大,達到1.3個百分點。
3. 美銀:黃金與中國股市是對沖美股AI泡沫的最佳工具
美國銀行策略師哈特內特稱,中國股票和黃金是對沖美股人工智能交易熱潮的最佳工具,這股熱潮已將美股估值推升至高位。標普500指數目前的遠期市盈率爲23倍,遠高於過去20年的16倍平均水平。所謂的“七巨頭”科技集團佔據了美國基準指數權重的三分之一以上,這類股票估值更高,遠期市盈率達到31倍。哈特內特寫道:“AI股的領導地位短期內不會動搖,而我們認爲黃金和中國股票是對沖美股AI繁榮/泡沫的最佳選擇。”
4. 摩根士丹利:金價或在2026年年中升至4500美元
摩根士丹利週五表示,由於ETF和各國央行的強勁實物需求,以及經濟前景依然不確定,黃金價格有望在2026年年中升至每盎司4500美元(此前預計爲2026年下半年達到4500美元)。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近期金價走勢已使其在相對強弱指數(RSI)指標上進入‘超買’區間,但最近的回調已將其帶回更健康的水平,可能清理了市場倉位。”該行預計,隨著利率下降,黃金ETF的買盤將持續,同時央行也會繼續買入黃金,儘管步伐會放緩,而珠寶需求則趨於穩定。不過,摩根士丹利也警告稱,下行風險依然存在,包括潛在的價格波動可能促使投資者轉向其他資產類別,或央行決定減少黃金儲備。
5. 野村證券:上調MSCI中國及MSCI除日本外亞洲指數預期,看好盈利增長與人工智能前景
野村證券分析師表示,在科技與人工智能領域樂觀情緒的推動下,亞洲市場正處於盈利上升週期,這一趨勢促使該行上調2026年底MSCI中國指數及MSCI除日本外亞洲指數的預期。野村策略師切坦・塞思(Chetan Seth)與安基特・亞達夫(Ankit Yadav)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亞洲財報季開局穩健(包括分析師上調盈利預期),主要得益於人工智能資本支出(AIcapex)的增長潛力,尤其對亞洲部分大型科技硬件製造商構成利好。他們在報告中還提到,受貿易關係緩解推動,風險溢價持續收窄,這也爲中國香港及內地股市獲得更高估值倍數提供了合理依據。對於MSCI除日本外亞洲指數(MXASJ),2026年底基準情景目標位從此前的901點上調至1035點,隱含12%的上漲空間;對於MSCI中國指數,2026年底基準情景目標位從此前的90點上調至93點,隱含5%的上漲空間。
6. 滙豐銀行:美元可能在2026年初觸底,美聯儲官員本週講話成焦點
滙豐環球投資研究表示,由於美聯儲預計將進一步降息,加之下一任主席人選尚不明朗,美元可能在2026年初觸底。該行認爲,本週美元空頭將面臨新的考驗,多位美聯儲官員的講話以及美國經濟活動指標都將成爲市場焦點。美元的敏感度可能進一步上升。美聯儲理事庫克將於週一發表講話,鮑曼週二登場,威廉姆斯與穆薩萊姆週四發言,副主席傑斐遜則定於週五發表講話,市場將密切關注這些官員對12月政策動向的暗示。滙豐補充稱,本週一與週三公佈的ISM數據以及週三出爐的ADP就業報告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對美元走勢發揮更大影響。
7. 摩根士丹利上調2026年上半年布油價格預期至每桶60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歐佩克+決定明年第一季度暫停增產後,上調了近期原油價格的預測。該行週一表示,將其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上調至2026年上半年每桶60美元,高於之前的57.5美元。包括Martijn Rats和Charlotte Firkins在內的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即便歐佩克的公告並未改變我們對產量的預期,它仍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有了歐佩克的參與,市場波動性降低。”摩根士丹利還指出,歐佩克配額與實際生產之間的“顯著差距正在拉大”。該行預期顯示,在3月到10月期間,歐佩克成員的產量增加了50萬桶/日,遠低於宣佈的260萬桶/日的配額增幅。摩根士丹利表示,供應過剩問題預計將在2027年下半年得到平衡,屆時油價將回升至65美元。
8. 巴克萊與美銀預計歐洲央行今年不會進一步降息
在歐洲央行週四維持利率不變之後,巴克萊和美國銀行修正了預測,不再預計歐洲央行會在12月會議上降息。歐洲央行已連續第三次會議將利率維持在2%,並表示隨著經濟風險減退、歐元區在不確定性中展現出持續韌性,當前政策處於“良好狀態”。此前,這兩家機構都預計歐洲央行將在12月的政策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巴克萊預計歐洲央行將在2026年底之前保持利率不變,而美國銀行則預測明年3月會有一次25個基點的降息。巴克萊指出:“歐洲央行幾乎沒有,或者說完全沒有傳遞出關於當前政策立場將持續多久的明確信號。”與此同時,高盛和瑞銀等機構重申,他們預計歐洲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維持利率不變。
9. 凱投宏觀:歐元區通脹降溫或促使歐洲央行再次降息
凱投宏觀的安德魯·肯寧漢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幾個月歐元區通脹預計將進一步下降,這可能爲歐洲央行再次降息創造條件。數據顯示,歐元區通脹率從9月的2.2%小幅降至10月的2.1%,完全歸因於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下降,而核心通脹率則維持在2.4%不變。肯寧漢指出,通脹預計將在明年初進一步降至1.5%,原因是能源通脹將進一步跌至零以下,而10月曾加速上漲的服務業價格也將再次回落。他表示:“雖然歐洲央行顯然並不急於調整其政策立場,但我們猜測決策者最終會再次降息,以防止通脹長期低於目標水平。”
國內
1. 中信建投:A股或進入新一輪橫盤調整
中信建投認爲,在10月下旬市場情緒高漲,A股已經處於較高位置,且後續面臨利好空窗期,市場可能面臨新一輪橫盤調整,建議投資者暫緩加倉。A股的主線和風格也可能出現切換。基金三季報顯示電子行業配置比例超過25%,雙創板塊超過40%,成長風格超過60%,均爲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這可能引發結構性調整。另外,從季節效應角度來看,年底盈利多兌現,大盤價值風格往往佔優。
2. 中信證券:看好具身模型進一步成爲產業發展的焦點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隨著全國各地數採工廠的拔地而起,對於具身智能數據匱乏的現狀,我國具身智能產業鏈已經交出了獨特的答卷——以真實數據爲底、構築模型訓練長期優勢。在此過程中,數據要素的循環流通不僅使得下游模型開發者得到了持續的語料,也使上游整機廠得到了“半商業化”階段時期的訂單出口。尤其相比於海外昂貴的用工成本,國內實現數據採集規模化的潛能更爲充分,數據積累有望成爲國內具身智能產業的寶貴資產。看好具身模型進一步成爲產業發展的焦點,將數據採集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度,建議重點關注在數據要素、模型訓練及本體構型環節具備橫向貫通潛力的標的。
3. 中信證券:年底步入長線資金配置時段,有助於催化銀行股市場表現
中信證券研報稱,上市銀行業2025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經營格局穩定,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9%、1.5%(上半年爲增長1.0%、0.8%),息差企穩格局明朗,資產質量保持穩定,預計全年營收和利潤增速將延續改善。儘管上週銀行股出現反彈後回調,但中信證券認爲低估值隱含的價值空間依舊顯著;年底步入長線資金配置時段,有助於催化銀行股市場表現,建議機構積極佈局,收穫高確定性回報。
4. 浙商證券:堅持系統性“慢”牛思維,保持當前持倉、不做增減
浙商證券表示,本週上證升破4000點後有所回落,不同寬基指數明顯分化。展望後市,若上證指數保持在趨勢線上方且不跌破前期平臺頂部3936點,則上升趨勢得以保留;雙創指數目前處於震盪偏弱格局,是否企穩取決於權重指數和核心成分股表現;對於前期漲幅落後、補漲空間較大的券商板塊,其短期方向選擇仍待觀察。配置方面,基於“市場走勢並不明晰,兩個信號仍需觀察”的判斷,我們建議:擇時方面,戰略層面堅持系統性“慢”牛思維,戰術層面保持當前持倉、不做增減。行業配置方面,建議重點關注券商板塊動向(向上可嘗試挑戰2024年11月高點,向下有年線支撐),同時關注相對低位的鋼鐵、消費、中字頭基建等板塊,從三季度的“科技優先”轉爲“相對平衡”的配置風格。
5. 天風證券:端側AI產業鏈加速升溫,2026年有望迎來端側AI大年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端側AI產業鏈加速升溫,終端廠商持續加碼智能硬件與交互創新,算力與應用深度融合驅動生態快速擴張,2026年有望迎來端側AI大年。同時建議重點關注消費電子龍頭公司在算力側的產品突破和在端側AI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蘋果業績創新高,四季度iPhone迎雙位數增長,研發投入持續加碼AI。英偉達GTC華盛頓峯會表現超預期,持續看好算力產業鏈;Meta智能硬件快速放量,看好端側AI開啓競爭加速階段;工業富聯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增62%,持續驗證AI服務器業務盈利性。
6. 中泰證券: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光伏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泰證券研報認爲,“十五五”規劃將綠色轉型作爲核心目標,明確提出鞏固拓展風電光伏產業優勢。自2025年6月底以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反內卷”政策,六部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部署規範競爭秩序,推動行業從低價無序競爭轉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供需兩側的優化爲行業帶來實質性利好。技術層面,光伏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2025年中國正式告別P型時代,N型單晶硅技術市場份額預計超過96.9%,TOPCon、HJT、BC三大技術路線並駕齊驅,持續推動電池效率提升與度電成本下降。中國光伏裝機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2024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同比提升約45%,較2015年增長近20倍,標誌著光伏已從補充能源躍升爲增量主力。行業基本面在經歷調整後呈現拐頭向上趨勢,“反內卷”政策有望推動競爭格局優化,助力盈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