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高雄專區目標變特區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示範專區7月揭牌迄今,已有57家金融機構與高市府簽署備忘錄,金管會核准進駐的金融機構已有37家,管理的資產規模增加2.85兆元,目標進度超前。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4日表示,期待目前的亞資中心高雄專區能夠變成「高雄特區」,藉由鬆綁法規,吸引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前進高雄,真正朝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方向邁進。
羅達生4日出席工商時報主辦的「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台北場論壇時指出,亞資中心7月揭牌,金管會訂出二年內完成54項的修法、增加4兆元資產管理規模的目標,迄今已完成39項的修法,資產管理規模增加2.85兆元,目標達成率已達7成,未來超標,絕對沒有問題。
他說,在全國第一、也是唯一的高雄示範專區,目前共有57家金融機構與高市府簽訂進駐備忘錄,包括銀行21家、投信投顧19家、證券公司11家、保險業者六家,而金管會已核准進駐的金融機構已有37家。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在高雄,對未來甚至南台灣的經濟帶動,有哪些影響與效益,羅達生指出,南部有很多傳統產業面臨接班的問題,金融機構與傳統產業已有長年合作的關係,對這些傳統產業的發展與方向,非常熟悉與了解,金管會開放金融機構經營家族辦公室,將可以和傳產的家族永續與企業永續結合,扮演很好的橋梁。
羅達生說,高市府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業者進駐高雄示範專區,更重要的是,整個生態體系的產業鏈結構,除金融機構,包括會計師、律師、估價師等,希望藉由專業機構的合作,進而強化金融機構的生態系。
亞資中心有兩個重要目的,一是留財引資,二是投資台灣,希望藉由高雄示範專區,建立投資台灣的機制,例如高市府與金管會合作,在亞資中心範圍內設立的科技金融園區,跨業研究綠色金融的價值、綠色金融的風險、綠色金融的衍生商品,讓投資者和被投資者間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希望類似的跨業研究,能夠落實到投資台灣的目標。
他希望此一合作模式,將來能夠擴大到其他縣市,可以同步辦理,每個縣市都有其不同的經濟特色,例如高雄的碳經濟、以及未來的算力中心,都是高雄未來重要的投資標的,希望藉由這些新興產業,跨業研究,建立彼此的橋梁。
羅達生說,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能持續壯大的同時,希望未來也能透過亞資中心法規的鬆綁,吸引國際資產管理公司進駐高雄,萬一現行法規無法突破,期待目前的高雄專區,能夠變成「高雄特區」,鬆綁法規,吸引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前進高雄,真正朝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方向邁進。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