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 首頁
  2. 全球財經
  3. 最新

每日數字貨幣動態彙總(2025-11-07)

schedule 2025/11/07 11:03:02

小程序:每日數字貨幣動態彙總

1. 特朗普:希望將美國打造成“比特幣超級大國”

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的「美國商業論壇」首日(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1點)登臺演講時,特朗普呼籲美國應當接納加密資產(虛擬貨幣),並展現了他在這一領域中追求領導地位的雄心。特朗普表示,「我們今天聚集在邁阿密,是爲了接納一個至關重要的產業。我簽署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行政命令,終結了聯邦政府對加密資產的戰爭。加密行業曾一度被包圍,但現在已經不是那樣了。因爲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一個龐大的產業。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出色的企業家,他們不僅從事其他業務,也積極參與加密資產領域。」此外,他還說道,「加密資產可以極大減輕美元的負擔,並帶來許多積極的效果,我們正在專注推動這一點。我們要讓美國成爲比特幣(BTC)的超級大國,成爲全球加密資產的中心。」

2. 摩根大通:預計比特幣價格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達到約17萬美元

據The Block報道,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爲,未來6至12個月,比特幣價格有望升至約17萬美元,這主要得益於槓桿水平調整,以及比特幣相對黃金的波動性改善。近期,加密貨幣市場從高點回調近20%,10月10日永續期貨市場出現創紀錄的清算規模,11月3日又發生較小規模清算,且當日DeFi領域超1.2億美元的Balancer漏洞利用事件,進一步動搖了投資者信心,引發對協議安全性的擔憂。 不過,目前永續期貨去槓桿階段基本結束,比特幣永續期貨未平倉合約與市值之比已回落至歷史常態,以太坊市場也呈現出類似趨勢。此外,黃金波動率上升,讓風險調整後的比特幣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其與黃金波動率之比已降至2.0以下。據此估算,比特幣市值需增長近67%才能與黃金投資總額匹配,當前比特幣價較公允價值低約6.8萬美元,未來6至12個月或大幅上漲。

3. 調查:今年持加密貨幣的傳統對沖基金比例升至55%

據彭博社報道,另類投資管理協會與普華永道2025年調查顯示,今年持加密貨幣的傳統對沖基金比例從2024年的47%升至55%,約47%的受訪機構投資者因當前監管環境增加配置。此次調查於上半年開展,受訪者涵蓋全球122家機構,管理資產近1萬億美元。調查還與至少半數資產投加密貨幣的專業基金經理交流,今年有新基金成立,如BlockSpaceForce旗下基金計劃投資數字資產財務公司。調查發現,在專注於加密貨幣的基金中,持有最廣泛的資產是比特幣,緊隨其後的是以太坊和Solana,73%的基金持有Solana,高於2024年的45%。 對多數對沖基金而言,加密貨幣只是衆多策略之一,平均配置7%,超半數基金配置比例低於2%,但71%的受訪者計劃未來12個月增加加密貨幣敞口。在有加密貨幣敞口的受訪者中,67%的人使用了加密衍生品,高於2024年的58%。現貨加密貨幣交易的比例從25%升至40%。約52%受訪者對代幣化感興趣,43%的傳統對沖基金計劃未來三年參與DeFi。

4. Wintermute:流動性驅動加密貨幣週期,而如今資金流入已停止

Wintermute在X平臺發文稱:“流動性驅動加密貨幣週期,而如今資金流入已停止。自2024年初以來,穩定幣、ETF及數字資產財庫的規模已從1800億美元增至5600億美元,但增長勢頭已然放緩。資金在內部輪動,而非進入新的市場,這導致漲勢迅速消退,且市場廣度持續收窄。當這三個資金流入渠道中的任何一個重新加速運轉時,流動性將回流至數字資產領域。在此之前,加密貨幣仍將處於自籌資金階段。”

5. Robinhood高管:公司不會急於涉足加密貨幣財庫領域

據Cointelegraph報道,Robinhood財務與戰略副總裁Shiv Verma在週三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就公司是否買入並持有加密貨幣作出回應。他表示公司爲此思考已久,作爲加密領域重要參與者,他們希望與社區保持一致,也樂見客戶積極參與,但需權衡股東利益。若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納入資產負債表,雖能強化社區認同,卻會佔用資本,而當前公司還有開發新產品、工程投資等優先事項。況且,股東本就可直接在平臺交易加密貨幣,公司不宜代爲決策。目前管理層仍在辯論利弊,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但會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在契合社區與提升資本效率之間尋求平衡,謹慎評估這一選擇對公司的長遠影響。

6. 市值前100大加密資產中有72個距歷史高點跌幅超過50%

據Galaxy Research數據,當前市值前100的加密貨幣(剔除穩定幣)中,有72個資產較歷史高點回撤超50%,其中部分項目跌幅接近90%。相較之下,BTC、ETH、BNB等主流資產跌幅相對較小,LEO接近持平。

7. Deribit:價值超50億美元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期權將於週五到期

Deribit在X平臺發文稱,價值超50億美元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期權將於週五16:00(UTC+8)到期。比特幣期權持倉情況顯示,繼上週價格跌破10萬美元后,市場謹慎情緒再度升溫。最大痛點價位仍維持在10.8萬美元附近,看跌/看漲期權比率約爲0.83。對沖活動活躍,但未現恐慌跡象。未平倉合約主要集中在10萬美元看跌期權及12萬至12.5萬美元看漲期權,反映了比特幣當前的市場態勢。 以太坊期權則顯示,在近期價格跌破3700美元后,市場雖持謹慎態度但整體有序。最大痛點價位位於3800美元附近,看跌/看漲期權比率約爲0.9,表明持倉分佈均衡且略偏防禦。未平倉合約集中在3500美元看跌期權及4200美元看漲期權,勾勒出以太坊的關鍵博弈區間。

8. 美國法院裁定FBI對銷燬含3400枚比特幣硬盤無責,目前約有370萬枚比特幣可能永久丟失

據Cointelegraph報道,美國法院裁定FBI不對銷燬一個含有3400枚比特幣的硬盤負責。 此前,硬盤所有者曾多次否認其擁有大量比特幣,導致政府放棄進一步尋找比特幣的線索,並在通知後按慣例清理了可處理的設備。這一事件增加了比特幣不可恢復損失的總量,目前估計約有370萬枚比特幣(佔總供應量的18%)可能永久丟失。

9. 特朗普加密顧問:DeFi借貸的信用危機正演變爲加密流動性危機,蔓延至CeFi的可能性極高

特朗普加密貨幣顧問戴維・貝利(David Bailey)表示,去中心化金融(DeFi)借貸領域的信貸危機正演變爲加密貨幣流動性危機。若無法提供保證金追繳所需抵押品,或對沖操作失效,風險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蔓延至中心化金融(CeFi)的可能性極高……10月10日,第二輪(危機)或將到來。希望事態不會發展到這一步,但仍需保持謹慎,規避交易對手風險。

10. 4E:長期持幣者拋售450億美元BTC,美國停擺或推遲加密立法至2026年

比特幣週二一度暴跌7.4%,自6月以來首次跌破10萬美元。鏈上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長期持幣者拋售約40萬枚比特幣,約合450億美元,成爲本輪下跌的主因。分析人士認爲,現貨市場的持續拋壓導致市場結構失衡,尤其是部分長期錢包選擇在高位套現,使市場短期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 美國政治不確定性亦成爲風險催化劑。美國政府停擺已持續36天,創歷史紀錄,可能迫使“加密市場結構法案”推遲至2026年。白宮數字資產顧問Patrick Witt表示,相關部門的停工嚴重影響法案文本起草;區塊鏈協會CEO Summer Mersinger也指出,立法延宕幾乎已成定局。 比特幣已逼近超賣區域,部分指標如RSI出現企穩跡象,但尚未形成明確的止跌信號。市場或仍需經歷現貨盤主導的去槓桿過程,才能確認底部。 花旗銀行則指出,加密市場疲軟的根源在於現貨ETF資金流入放緩與風險偏好下降。自10月初以來,ETF淨流入規模明顯收縮,疊加比特幣跌破200日均線與融資利率回落,顯示機構與槓桿需求同步降溫。花旗認爲,ETF資金流向仍是判斷市場情緒轉向的關鍵指標。 4E點評: 市場下行既受宏觀流動性壓制,也反映加密市場進入“機構主導”後,資金節奏主控權轉移。若ETF資金恢復流入、宏觀不確定性緩解,或成爲下一輪企穩信號。

11. 瑞士擬允許在本國境內發行穩定幣

瑞士政府已啓動一項諮詢程序,擬允許在本國境內發行穩定幣,這標誌著瑞士向“加密未來”邁出重要一步:未來,對瑞士可靠性的信任不僅可以體現在“編號銀行賬戶”中,還能通過區塊鏈代幣來體現。該提案規劃了“支付工具機構”與“加密機構”兩類新的牌照類別,旨在將穩定幣發行方納入瑞士金融法律監管框架。瑞士具備成爲“可信穩定幣錨點”的資質。除2023年瑞信銀行倒閉事件對其聲譽造成衝擊外,瑞士的金融機構素來以穩健著稱,監管機構行事務實,其貨幣(瑞士法郎)更是全球最受信任的貨幣之一。一款與瑞士法郎掛鉤、透明度高、全額儲備且受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監管的穩定幣,完全有能力區別於其他地區“粗糙隨意的加密實驗”——那些實驗已對加密行業的聲譽造成損害。

12. Cathie Wood:因穩定幣可能搶佔部分市場份額而減少對比特幣的看漲預期

Ark Invest創始人Cathie Wood在接受CNBC財經節目“Squawk Box”討論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價值1萬億美元的薪酬方案的命運、以及近期比特幣價格走低的情況,她在採訪時調整了自己對比特幣的價格預期,表示因穩定幣可能搶佔部分市場份額而減少對比特幣的看漲預期,而在此之前她一直是業內看漲比特幣的重要預測者之一。

13. VanEck:10月數字資產財庫仍在增持加密資產,市場對“可信隱私解決方案”的需求似乎正重新回升

VanEck發佈2025年10月加密月度回顧報告,報告指出,即便市場劇烈震盪,數字資產財庫(DATs)仍在持續增持資產,其市值仍出現下滑。 本月數字資產財庫陣營中,最令我們關注的是其在融資模式上的創新:DFDV發行了可交易認股權證;BNMR通過“股票+認股權證” 的混合方式融資,發行了約520萬股股票,並搭配1040萬份認股權證;日本Metaplanet專門獲得了一筆5億美元的債務融資,用於支持股票回購計劃門羅幣在10月暴漲162%,在加密行業,隱私技術的關注度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週期性波動。2016-2018年,隱私幣幾乎等同於 “監管風險”;到2021年,它們在功能上逐漸被邊緣化。但隨著區塊鏈監控技術的不斷強化,市場對“可信隱私解決方案”的需求似乎正重新回升。

14. 澳大利亞制裁朝鮮黑客組織,後者去年涉嫌竊取約1.8萬億韓元加密貨幣

澳大利亞外交部於當地時間6日發表聲明稱,已對涉嫌參與朝鮮政權竊取加密貨幣等網絡犯罪的4家機構和1名個人實施金融制裁與旅行禁令。此次制裁對象包括朝鮮偵察總局下屬黑客組織 “拉撒路集團(Lazarus Group)”、“金秀吉(Kim Su Gil,音譯)”、“安達列爾(Andariel)”、“朝鮮博覽(Chosun Expo)”等4家機構,以及朝鮮博覽旗下黑客樸振赫(Park Jin Hyok,音譯)。 其中,樸振赫與拉撒路集團涉嫌參與勒索軟件攻擊(一種通過加密計算機等設備文件,以恢復文件爲條件索要錢財的網絡攻擊)。金秀吉、安達列爾、朝鮮博覽則涉嫌以國際醫療系統、核電站、智庫等爲攻擊目標實施網絡攻擊。上述所有制裁對象此前均已受到韓國、美國等當局的制裁。澳大利亞外交部指出,根據由韓國、美國、日本等11個西方國家組成的 “多國制裁監督小組(MSMT,Multinational Sanctions Monitoring Team)” 近期發佈的報告,包括這些組織和個人在內的朝鮮網絡犯罪者僅在去年一年,就從全球企業中竊取了至少19億澳大利亞元(約合1.8萬億韓元)的加密貨幣。

15. Q3加密借貸規模創歷史新高,達736億美元,較2024年初增長近3倍

據彭博社援引Galaxy Digital數據報道,2025年Q3加密借貸總額達73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超過2021年Q4的前紀錄694億美元。該數字較2024年初增長近三倍,反映ETF審批與政策寬鬆推動行業復甦。但隨著BTC近期回調逾20%,市場對借貸熱潮引發新一輪風險的擔憂升溫。

16. 澳大利亞ASIC主席:若不擁抱代幣化等新技術,其資本市場可能會被其他國家超越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主席Joe Longo表示,除非澳大利亞擁抱包括代幣化在內的新技術,否則其資本市場可能被其他國家甩在身後。 Longo在週三的國家新聞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上指出:“隨著其他國家的適應與創新,澳大利亞有真正的風險成爲‘錯失機遇之地’,或者僅被動接受海外的發展。” 據波士頓諮詢集團(BCG)估計,目前已有價值超過358億美元的現實世界資產在鏈上被代幣化,預計到2030年可能增至16萬億美元;麥肯錫(McKinsey & Co)則預測更保守的數字爲2萬億美元。 美國的市場監管機構也提出了24/7交易的概念,“在某些資產類別中可能更可行”,領先的金融領袖如貝萊德(BlackRock)CEO Larry Fink推動從股票、債券到貨幣市場基金等一切資產的代幣化,視其爲解決方案。

17. 嘉信理財CEO:將於2026年開始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

嘉信理財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將於2026年開始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

本文來源:
文章標籤
::: 群益證券 群益投顧 群益保險 群益投信 群益香港
期貨總公司:(02)2700-2888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B1
台中分公司:(04)2319-9909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2段633號3樓之6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