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奠基者宣稱:人類級通用智能已然到來
人工智能技術的多位“教父”表示,人工智能已在許多任務上超越人類,這加劇了行業關於科技巨頭將多快創造出“超級智能”的辯論。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以及頂尖計算機科學家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傑弗裏·辛頓(Geoffrey Hinton)、李飛飛(Fei-Fei Li)和比爾·達利(Bill Dally)本週被宣佈爲今年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的獲獎者。
週三,這個傑出的團體在倫敦共同出席英國《金融時報》人工智能未來峯會並領獎時提出,機器在某些領域已經具備了與人類“相當的智能”。
黃仁勳表示:“這是首次出現能增強人類、替代勞動力、完成工作的人工智能。”他補充道:“我們已擁有足夠的通用智能,能在未來數年將這項技術轉化爲大量對社會有用的應用;我們現在就在這樣做。”
實現“人工通用智能”——即系統能力達到與人類相似的水平,已成爲這個蓬勃發展的AI領域最緊迫的問題之一。OpenAI和Anthropic在研發該技術的過程中已從投資者那裏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而美國和中國也正競相爭取率先達成這一目標。
近期上市及私有AI公司估值的上升,部分是基於它們即將創造出改變世界的技術的信念。此外,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企業財報電話會議中,“人工通用智能”被提及的次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3%,表明企業正在爲其潛在影響做準備。
最樂觀的研究人員和投資者估計,通用人工智能(AGI)將在兩年內實現,而其他人則認爲這一里程碑還需數十年。但爲現代AI研究奠定基礎的頂尖專家們認爲,AGI不會是一個單一的時刻。
Meta的楊立昆表示:“它不會是一個事件,因爲能力將在各個領域逐步擴展。”黃仁勳則說:“我們已經達到了……但這並不重要,因爲在這一點上這有點像個學術問題。”他補充說,這項技術將繼續得到應用。
然而,對於AI系統是否會在所有領域超越人類,他們持有不同看法。
“機器的部分能力將超越人類智能……其中一部分已經實現。我們中有多少人已經能夠識別世界上22000種物體……有多少人能翻譯100種語言?”正在AI中通過開發類人的視覺數據處理能力來創造“空間智能”的初創公司World Labs創始人李飛飛如是說。
她同時指出:“基於機器的智能將完成許多強大的事情,但在我們的人類社會中,人類智能始終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深遠的位置。”
因機器學習研究而與美國研究員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共同獲得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辛頓表示:“距離你和一臺機器辯論,而它總能獲勝還有多久?我認爲這肯定會在20年內發生。”
同樣因AI成就而獲得圖靈獎(Turing Award)的加拿大學者本吉奧表示:“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在某個階段我們無法造出能夠完成我們所能做的幾乎所有事情的機器。當然,就目前而言……它還有所欠缺,但概念上沒有理由認爲你做不到。”
但本吉奧警告說,不應基於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來做當前的決策。他補充道:“你應該真正保持不可知的態度,不要做出大膽的斷言,因爲現在存在著許多可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