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原型爆猛料:直指AI巨頭利用會計手段虛增盈利
因《大空頭》成名的投資者邁克爾·伯裏(Michael Burry)近日指控美國多家大型科技公司正通過激進的會計手段,人爲誇大其在人工智能熱潮中獲得的利潤。
這位不久前因做空科技股引發市場震盪的投資人,週一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指出,“超大規模計算商”——即主要雲計算與AI基礎設施提供商,正在通過低估折舊費用來美化報表。
作爲希恩資產管理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 )創始人的伯裏在其推文中寫道:“通過延長資產使用壽命來低估折舊,從而人爲推高盈利——這是當代最常見的財務欺詐手段之一。”他進一步解釋道,“大規模增加資本支出,去購買產品週期僅爲2至3年的英偉達芯片/服務器,這本不應導致計算設備在會計上的使用壽命獲得延長。然而,這恰恰是所有超大規模計算商都已採取的做法。”
伯裏預估,在2026年至2028年期間,這種會計操作將導致折舊費用被低估約1760億美元,從而虛增整個行業的報告利潤。他特別點名甲骨文公司(Oracle)和Meta Platforms,稱到2028年這兩家公司的利潤可能被分別高估約27%和21%。
CNBC已聯繫甲骨文公司與Meta尋求評論。英偉達方面拒絕置評。伯裏的指控雖性質嚴重,但可能難以證實,因爲企業在折舊估算方面本就擁有自主裁量權。該媒體未能獨立覈實相關企業是否確實存在此類操作。
根據通用會計準則,當企業爲半導體、服務器等大型資產預付費用時,可依據其對資產價值折舊速度的估算,將資產成本分攤計入年度費用。若企業估算的資產生命週期較長,則能夠降低影響淨利潤的年度折舊費用。
這位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成功做空次級抵押貸款的投資者,今年多次警告稱當前對人工智能的狂熱程度已堪比19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
伯裏上週披露了針對AI領域熱門股英偉達與Palantir的新做空倉位。監管文件顯示,截至9月30日,他持有名義價值約1.87億美元的英偉達看跌期權和9.12億美元的Palantir看跌期權。該文件未明確期權的行權價與到期日。
此項披露引發Palantir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卡普(Alex Karp)激烈回應,他稱伯裏的做空行爲“極其荒謬”且“瘋狂至極”。目前尚不清楚伯裏是否仍持有這些倉位,或其僅作爲對沖手段。
伯裏在推文中表示將於11月25日披露“更多細節”,並提醒讀者“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