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 首頁
  2. 全球財經
  3. 最新

經濟學人警告台灣病》央行反擊 強調匯率供需決定

schedule 2025/11/15 10:00:03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再度探討所謂「台灣病」問題,稱新台幣長期遭人為低估,且低估程度達到全球之冠,這項貨幣政策正在懲罰台灣消費者並增加金融風險。被此一報導點名的央行,14日晚間發布五點聲明,特別強調影響匯率因素眾多,匯率係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非單一商品價格所能衡量;熟稔總經政策的已退休資深財經官員也反駁,「購買力平價不能用來評估匯率,更何況是單一商品」。

 該名資深官員舉例說,按此說法,若改用iPhone計算,新台幣匯率就會反過來高估逾10%,「使用錯誤的前提,就會導引出錯誤的結論!」

 《經濟學人》報導引用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對此文評論,央行發出五點反擊。首先,央行說明,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並非單一商品價格所能衡量;金融自由化以來,跨境資本移動是影響新台幣匯率升貶的重要因素。

 其次,央行提到,過往《經濟學人》已坦承大麥克指數不適合用來評估一國匯率是否高(低)估,只以單一商品來評估匯率並不恰當,《經濟學人》2003年就坦承,大麥克指數有其缺陷;2006年時《經濟學人》直指大麥克指數多年來,在全球被各界廣泛引用、甚或濫用。

 其三,央行提到,去年年外資及本國資金進出合計金額,是商品貿易金額的19.3倍,僅以一籃商品與服務計算的購買力平價(PPP),已無法作為衡量均衡匯率的指標,不宜作為判斷匯率高估或低估的標準,更不用說是以單一商品來評估我國匯率的高(低)估。

 其四,央行強調,不宜以大麥克指數推論新台幣匯率的合理價位,因此,文中提到新台幣匯率低估所造成台灣經濟金融的負面效應,並不成立;過去外界亦曾提出類似的論點,央行已屢次澄清。

 最後央行重申,雖然今年以來台灣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擴大,期間央行多次與美國財政部就總體經濟與匯率等議題溝通,美方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本文來源:
文章標籤
::: 群益證券 群益投顧 群益保險 群益投信 群益香港
期貨總公司:(02)2700-2888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B1
台中分公司:(04)2319-9909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2段633號3樓之6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