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 首頁
  2. 全球財經
  3. 最新

【台灣】台灣央行和美國財政部針對匯率發布聯合聲明,台幣短線大幅升值

schedule 2025/11/16 22:25:02

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於 11/14 發布聯合聲明,主要是針對「匯率議題」進行磋商的結果,主要有幾個重點:

  • 不應操縱匯率來阻礙國際收支的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競爭優勢。
  • 干預匯市只以「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為主。
  • 自 12 月底起,央行干預匯市的資訊頻率由「每半年」改為「每季」公佈一次。

MM 研究員

雖強調本次聯合聲明與關稅談判無關,但未來要公佈干預金額的頻率明顯增加,也顯示美方對於台灣央行對於匯市干預的疑慮,認為央行應該要放鬆對匯率的管制,我們觀察美國財政部 2025 年 6 月公佈的外匯報告裡的實際數字:

台灣近 4 季的「淨買匯金額」為 160 億美元,佔 GDP 比達 2.1%,超過美國定義「匯率操縱國」的 2% 門檻,但並不符合「 12 個月內有 8 月以上的買匯紀錄」,再者,觀察過去的經驗,台灣的「淨買匯金額佔 GDP 比重」並非常態性超過 2% 門檻,過去 6 次報告(不包含本期)中,台灣的佔比均低於 2% 。

不論市場如何解讀,可以確定的是,央行未來為了避嫌,買匯力道勢必會趨於收斂。然而,這是否會直接引發台幣大幅升值,仍需進一步觀察,畢竟以目前數據來看,央行的常態性操作並未明顯突破 2% 的匯市干預門檻。

短期台幣的快速走升,主要還是受到壽險業避險需求所驅動(賣出美債、回補台幣)。 11 月 14 日台幣盤中一度升值超過 2%,正反映了這波急迫的避險調整。根據資料,台灣壽險業 9 月避險比率降至 60.4%,創 2020 年 1 月以來新低;而在 5 月台幣急升的衝擊記憶猶存的情況下,本次台幣走升,很可能是壽險業快速調高避險比重的即時反應,而非純粹由央行退場買匯所造成。

那短期壽險業的避險需求,是否有機會進一步上升? 由於更多壽險業者採用金管會去年 8 月公佈的「外匯準備金新制」,也就是業者可以將 5 類負債項下的準備金這讓轉為外匯準備金,我們可以觀察目前 9 月壽險業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累積餘額,為 3,419 億元,為歷史次高水準,有更多空間抵禦匯率波動,且避險工具換匯成本 228 億元,創半年以來新低,短期不容易看見壽險業有急迫的避險需求,台幣也較難呈現 5 月當時一次性的顯著升值趨勢。

另外,值得討論的議題是,在聯合聲明前,經濟學人出具的一篇「 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 」中,討論了台灣「弱勢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的影響,認為台灣央行透過壓抑台幣匯率來提升出口競爭力,但也變相在懲罰國內消費者,在此敏感的時間點也讓市場普遍討論「台幣是否有過度貶值」的問題。

文章中主要透過「大麥克指數」指出台幣相比於美元低估了高達 55%,大麥克指數的來由是因為大麥克的製作流程高度標準化,是一個簡易方便觀察各國「物價水準」的指標,但也因此他有過度簡化的問題,我們難以用單一商品來衡量整個經濟體的物價和貨幣價值。

若透過名目和實質有效匯率指數觀察相對會更加客觀,可看出台幣相對於「一籃子貨幣」的價位上升或是下降的幅度,例如 10 月台幣名目和實質 有效匯率指數 分別為 103.8 和 104.6,意思是相較於 2021 年的基期,台幣比一籃子貨幣升值了 3.8% 和 4.6%,而如果去對比 10 年以來的走勢,名目有效匯率指數甚至是持續走高,代表台幣相較於主要貿易對手國的貨幣是相對強勢,這也是反映過去幾年經濟成長強勁的結果。

推薦閱讀

  • 【展望 2026 番外篇】交屋量縮、新青安退場:台灣房市的十字路口!

  • 【行情快報】台幣狂升變「最強貨幣」,暴力升值結束了嗎?

  • 【主題研究】出口創高、台幣續強、台灣經濟關鍵三問!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 台灣-外匯存底
  • 台灣-台幣有效匯率指數
  • 台幣
本文來源:
文章標籤
::: 群益證券 群益投顧 群益保險 群益投信 群益香港
期貨總公司:(02)2700-2888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B1
台中分公司:(04)2319-9909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2段633號3樓之6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