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恐破產 撥補入法呼聲大
最新精算結果顯示勞保基金將在2031年破產。朝野立委主張應將政府撥補入法,並明訂每年補注金額不得少於1,000億元。勞動部長洪申翰17日表示,政府會對勞保負最終責任,他也支持將「政府撥補」成勞保基金來源入法,惟礙於《財政紀律法》第7條無法明定金額,但未來將極力爭取每年撥補金額逾1,000億元。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17日排審《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邀請洪申翰出席,並備質詢。會中部分立委提出修正《勞工保險條例》第66、69條文部分,包括增列政府撥補為勞保基金來源,及每年撥補不得低於1,000億元等條文。
洪申翰指出,目前政府的勞保財務政策十分明確,即持續撥補並負最終責任。朝野均有不同版本的撥補法制化修法,勞動部將以開放態度參與討論,並在職權範圍內提供意見,希望有助於法案的理性審查,對勞保基金的態度與朝野立委相同,以最能夠保障勞工的想法為主。
有立委質疑勞保基金只靠政府撥補,非長久之計,洪申翰回應,除行政院持續從整體公務預算投入外,近年勞保基金也都有不錯的投資績效,同樣為勞保基金水位挹注必要活水。
洪申翰表示,會支持將政府撥補列為勞保基金來源,但據《財政紀律法》第7條規定,法律不得增訂固定經費額度或比率,也不得將既有政府收入以成立基金方式限定專款專用,因此無法把「每年撥補1,000億元」寫進法條。
針對立委關切勞保收支每年落差逾千億元,洪申翰指出,政府去年已撥補勞保1,300億元,今年則由公務預算編列1,200億元、特別預算再挹注100億元,整體都超過1,000億元。未來將視財政狀況極力爭取不低於、且最好高於目前水準,並以持續提高撥補金額作為實際承諾。
洪申翰說,撥補幅度必須在整體財政框架下決定,尤其《財劃法》調整將牽動中央可支配預算。主計總處近一步表示,勞保屬社會保險制度,財務負擔由勞工、雇主與政府共同分攤,補注規劃仍需與政府的歲收歲出狀況一併考量。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