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支持金磚國家反美”的國家喊話:關稅再加10%,無一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日在Truth Social平臺發帖稱,美國將對“任何與金磚國家(BRICS)反美政策結盟的國家”額外加徵10%關稅,“無一例外”。不過,特朗普所指的“反美政策”具體爲何,目前尚不清楚。
金磚國家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等創始成員國組成,長期以來,該組織一直主張全球權力分配應重新調整,以反映當前全球經濟現實,建立“多極化”而非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
最近,金磚國家新增了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西亞、伊朗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成員,並擁有白俄羅斯、尼日利亞、泰國和越南等十個較低級別的夥伴國家。目前尚不清楚沙特是否已接受加入該經濟集團的邀請。
關稅大棒倒計時:7月7日起向數十國發送關稅信函
美國政府爲期90天的關稅暫停期將於週三結束,特朗普上週日晚間證實,從週一起將向數十個國家發送關稅信函。他在另一篇Truth Social帖子中稱:“我很高興地宣佈,美國與世界各國的關稅信函和/或協議,將於7月7日(東部時間)中午12點開始送達。”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同日在CNN的《國情諮文》節目中表示,對於貿易伙伴,“如果你們不推進相關事宜,那麼8月1日起,關稅將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此前貝森特曾表示,如果各國未能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可能恢復到4月的水平。
特朗普暗示,信函中提到的關稅稅率可能以當前10%爲基準,甚至可能高達70%。但貝森特上週日稱,美國不會對主要貿易伙伴徵收70%的關稅。
當被問及關稅稅率時,特朗普上週日下午在新澤西州莫里斯敦市政機場對CNN記者貝琪·克萊因(Betsy Klein)說:“我們將於週一開始發送與貿易協議相關的信函,可能涉及12個,也許15個國家……我們也已達成了一些協議。”
繼貝森特發表評論後,特朗普補充說,信函將在週二和週三繼續發出。“我們將在7月9日前與大多數國家達成協議或發送信函。”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上週日與特朗普一同對記者表示:“總統正忙於與各國討論各種協議。”他還證實,關稅稅率將於8月1日生效。
貝森特上週日拒絕向CNN證實美國即將與哪些國家達成協議。他表示,將向“與我們貿易額不大的”小國發送約100封信函,其中許多國家“已處於10%的基準關稅水平”。特朗普上週五曾稱,對於在7月9日截止日期前未能達成協議的國家,發送信函是“更好”的選擇。
4月9日,特朗普宣佈全面暫停“對等”關稅三個月,此前他堅稱歷史高位的關稅將持續存在。當月晚些時候,他告訴《時代》雜誌,已達成200項貿易協議,但拒絕透露與哪些國家達成。
迄今爲止,特朗普僅宣佈與三個國家達成協議:對英國維持10%的關稅稅率;暫時將中國大多數商品的極高關稅從145%降至30%;對越南商品徵收至少20%的關稅。
針對這三項協議被描述爲“框架協議”,貝森特稱,即將發出的信函“將設定它們的關稅稅率,因此我們將在未來幾天內完成100項協議。”他還說:“許多國家甚至從未聯繫過我們,在這種情況下,作爲一個面臨貿易逆差的國家,我們擁有槓桿。”
金磚國家峯會反擊:聯合聲明暗批特朗普貿易政策
巴西目前正在主辦金磚國家峯會,各國領導人上週日發表聯合聲明,對“單邊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的興起”表示“嚴重關切”,這顯然是對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隱晦抨擊。
在7月9日“對等”關稅談判截止日期臨近之際,特朗普對金磚國家的新關稅威脅,爲其全球關稅行動注入了新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一些金磚國家一直在與特朗普政府直接談判,尤其是印度。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的新威脅是否會影響這些談判。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曾威脅稱,如果“看似敵對”的成員國支持共同貨幣,將對其徵收“100%關稅”。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2023年曾提出金磚國家貨幣的想法,但這並非該組織的重點,該組織更希望推動成員國之間以本幣進行貿易和融資。上週日,金磚國家領導人支持成員國之間正在進行的跨境支付倡議的討論。
金磚國家還譴責了對成員國伊朗的軍事打擊,並對“蓄意攻擊民用基礎設施”和“和平”核設施的行爲表示“嚴重關切”,但未點名上個月對伊朗發動數天襲擊的以色列,或參與轟炸了三個伊朗核設施的美國。
關稅的經濟風險隱現
經濟學家警告稱,特朗普的貿易戰將增加消費者成本。包括沃爾瑪在內的一些公司表示,儘管受到特朗普的反對,它們仍將爲客戶提高價格。
貝森特在《福克斯週日新聞》節目中稱:“我們迄今尚未看到通脹,”並將此類預測稱爲“錯誤信息”和“關稅精神錯亂綜合徵”。近幾個月來,貝森特和其他特朗普政府官員一再辯稱,其他國家將承擔關稅成本。
美國批發通脹5月小幅上升,部分受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但與關稅相關的影響總體上微弱。美國勞工統計局6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備受關注的批發通脹衡量指標——生產者價格指數(PPI)5月環比上漲0.1%,同比漲幅升至2.6%。
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曾抨擊關稅的破壞性經濟影響,他上週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本週》(This Week)節目中表示,關稅“可能會帶來一些收入”,但代價是通脹上升,美國生產商的競爭力下降。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則在該節目中辯稱,沒有“持久的證據”表明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徵收的關稅損害了經濟,政府今年只是“重複了同樣的表現”。
他說,“關稅收入正在湧入。沒有跡象顯示經濟上出現任何顯著的通貨膨脹,就業創造依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