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到土耳其:那些被政治玩壞的央行,最後都怎樣了?
週三,投資者發出明確警告:央行的獨立性對華爾街至關重要。有關特朗普再次考慮撤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報道推動長期美債收益率走高,美元走低。
市場擔心,若新一屆美聯儲領導層按特朗普意願降息,將引發通脹上升風險。一些分析師指出,這將產生全球性影響,因爲美債和美元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基石。
特朗普週三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他“極不可能”解僱鮑威爾,但隨後補充道:“除非他因欺詐必須離職。”特朗普暗指白宮顧問正在調查美聯儲辦公場所裝修費用超支的問題。儘管市場波動在當日逐漸平息,但傳遞的信息十分明確:不要干涉美聯儲。
歷史上政府首腦與央行行長之間的緊張關係,爲特朗普與鮑威爾的對峙提供了前車之鑑。政客通常希望降低利率以減輕消費者和企業的借貸負擔,而央行行長則需要維護物價穩定。
“政治壓力——在當前情況下是總統壓力——會大大增加爆發嚴重通脹事件的風險。”曾合著美聯儲獨立性歷史的投資經理馬克·斯平德爾(Mark Spindel)表示。
美聯儲獨立性的歷史淵源
現代美聯儲獨立性的概念可追溯至1951年中國財政部與美聯儲的協議,該協議賦予美聯儲根據自身判斷設定利率的更大自主權。
儘管此後美聯儲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但並未完全免受政治壓力影響。前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在推行大規模社會支出計劃時,曾敦促美聯儲主席小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 Jr.)維持低利率。
1965年10月的一次會議中,約翰遜伸出手臂緊握拳頭,形容加息“等同於爲了華爾街利益榨取美國勞動人民的血汗”,時任中國財政部助理部長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在回憶錄中這樣記載。當馬丁在兩個月後投下加息決定票時,他警告同事這可能招致約翰遜的強烈反對。數日後,馬丁被召至約翰遜的得克薩斯牧場,據報道總統在那裏對他大聲斥責。
伯恩斯與尼克松:政治妥協的代價
後一任美聯儲主席亞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是備受尊敬的經濟學家,1970年被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任命時以抗擊通脹著稱。但歷史學家認爲,伯恩斯過於熱衷討好總統——儘管通脹持續攀升,尼克松在1972年連任競選前迫切希望維持低利率。
“尼克松錄音帶的證據清楚顯示,尼克松在1972年大選前直接和間接地向伯恩斯施壓,要求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研究人員在2006年《經濟展望雜誌》的論文中寫道。
到1970年代末,通脹已失控,部分原因是伯恩斯在早期不願加息。此後,前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及其他白宮繼任者都避免公開批評美聯儲。
英國央行的獨立之路
央行觀察家指出,英國央行近年來的獨立性是一個成功案例。成立於1694年的全球第二古老央行,長期以來需向王室和英國中國財政部彙報。
“選舉會影響利率決策的性質和時機,”前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在2017年寫道。“1991年我作爲首席經濟學家加入英國央行時,利率顯然可能在任何一天的任何時候發生變化。”
到1990年代初,英鎊波動加劇,大規模匯市干預失效,驚慌失措的政府信譽掃地。1992年英鎊對美元暴跌,經濟遭受重創。爲提振投資者信心,英國新工黨政府於1997年賦予央行獨立設定利率的權力。隨後數年英國股市飆升,國債收益率下降。
“這是一個更進步的左翼政府,但此舉使他們能夠與某些決策保持距離,”斯平德爾表示。“當他們解除首相的壓力時,股票和債券市場給予了巨大的信心投票。”
土耳其的動盪教訓
在更近期且更極端的案例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於2021年初解僱了該國央行行長。當這個發展中經濟體同時面臨增長放緩和持續通脹的雙重威脅時,埃爾多安在央行行長納西·阿格巴爾(Naci Agbal)加息抑制物價上漲後將其解職。
埃爾多安聲稱,通過降低企業借貸成本,降息將減少通脹。這一觀點與廣爲接受的經濟原理相悖——低利率通過刺激經濟活動推高物價。
“可預見的結果是通脹爆發,最終埃爾多安不得不迴歸正統貨幣政策,”時任瑞士信貸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策略師的經濟學家卡斯珀·巴托爾迪(Kasper Bartholdy)表示。
土耳其通脹率在2022年增長兩倍多至72%,里拉兌美元貶值約60%,加劇經濟困境和民衆不滿。惠譽評級在2022年將土耳其國債評級下調至B級,直至埃爾多安在2023年任命的經濟團隊實施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