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確定性 金融最大風險
美國聯準會(Fed)7日發布半年一度《金融穩定報告》,超過6成受訪者指出,未來12到18個月內,政策不確定性為美國金融體系面臨的最大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調查中,Fed首度將央行獨立性與經濟數據取得性,納入政策不確定的因素之一,這可能與美國總統川普持續對Fed施壓,以及聯邦政府停擺創下紀錄有關。
報告顯示,61%受訪者將政策不確定性,列為美國金融穩定面臨的頭號威脅,該比例大幅高出今春調查的50%。Fed解釋,政策不確定性涵蓋多項因素,包括貿易政策、央行獨立性和經濟數據的可取得性。後兩者首次被列為風險因素,反映自從川普重返執政以來、不斷公開抨擊Fed主席鮑爾與解雇理事庫克,導致央行獨立性受嚴重威脅;外界憂心聯邦政府長期停擺,將使得Fed在進行決策時更加艱難。
此外,受訪者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關心也明顯升高,48%受訪者強調這項擔憂,高於春季調查的23%。報告提到,受訪者列舉一系列地緣政治風險,關注現有緊張局勢升高的可能性,並補充「目前金融市場指標,可能無法充分反映地緣政治風險」。
至於對長期利率上升的憂心也顯著加劇。受訪者強調,長期利率上升可能由期限溢價上升、通膨預期增強或美債需求疲軟等因素驅動,並警告利率升高恐令銀行業未實現損失擴大,並迫使固定收益投資者必須承擔按市值計算的虧損。
隨著人工智慧(AI)不斷盛行,有30%受訪者認為它正對金融穩定造成潛在衝擊。報告指出,這種擔憂主要集中在近期股市上漲多由市場對AI狂熱情緒所推動,一旦該情緒出現反轉、可能導致市場出現龐大損失,並還對經濟造成廣泛的衝擊。此外這樣的轉變也恐對私人與公共市場造成重大損失,如果跌幅夠大,可能讓已趨疲的勞動市場進一步放緩,並導致金融環境緊縮情況更加嚴重。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