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蔓延債市?雲端巨擘公司債利差 攀高
近幾周以來,投資人拋售谷歌、臉書母公司Meta、微軟與甲骨文等雲端業者發行的公司債,導致其債券利差(相對於美國公債)攀升至數月高點,擴大市場對AI泡沫化的疑慮,使投資人對科技巨擘龐大AI支出能否變現的焦慮,已蔓延至債券市場。
美國銀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超大規模雲端業者發行債券與公債的利差擴大至78個基點(0.78個百分點),不僅高於9月時的50個基點,更創下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祭出激進關稅政策,導致市場動盪以來最高水平。市場分析指出,此利差擴大意味著:投資人日益擔憂科技巨頭仰賴發債籌資,以支應AI基建投資的趨勢。
Wellington管理公司固定投資組合經理庫拉納(Brij Khurana)表示:「過去兩周以來,市場終於意識到,這波AI熱潮的資金將主要來自於公開市場。」
近來不少看空AI者均在市場上付諸行動,華爾街投資者對這些高估值及高支出的公司看空,使得亞洲市場也受到波及。
摩根大通10日表示,AI基建估耗資逾5兆美元,且「可能需所有公開資本市場、私人信貸、非傳統資金提供者,甚至政府資金共同參與」。如此龐大的AI投資規模,引發外界對於產能過剩、長期獲利模式與能源短缺的疑慮。
因谷歌、亞馬遜、微軟與Meta今年砸下逾3,500億美元興建資料中心,2026年投資金額料突破4,000億美元。儘管這些科技公司滿手現金,依然不斷發債籌資以推動AI擴張計畫,令部分投資人擔憂這可能推升企業槓桿水平。
摩根大通指出:「這些超大規模雲端服務業者,合計持有約3,500億美元的流動現金與投資,2026年預計創造約7,250億美元的營運現金流,但他們仍大量發行新債。」
Meta、Alphabet與甲骨文近日相繼推出鉅額債券發行計畫,其中部分債券期限長達40年。以Meta為例,該公司才剛與私募基金Blue Owl Capital等機構簽下270億美元融資協議以資助路易斯安那州資料中心,10月底又發行300億美元公司債。
但亦有部分分析師認為,在大規模發債後,超大雲端業者債券價格下跌其實是「健康現象」。Bespoke投資集團分析師伯爾克斯(George Pearkes)表示:「只要市場仍在為新增風險定價,就是正面信號。AI債務循環才剛開始。」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