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狂飆難阻買入衝動,“越漲越買”背後暗藏央行FOMO焦慮
金價創歷史新高的消息已如老調重彈,但各國央行仍在繼續買入黃金,即便這種貴金屬的價格已處於前所未有的高位。世界黃金協會高級市場策略師喬·卡瓦託尼上週五表示:“即便金價連創新高,央行仍是穩定且戰略性的黃金買家,這源於黃金在強化外匯儲備組合中的關鍵作用。”
“對多數央行而言,這關乎資產多元化、穩定性以及對持有資產的長期信心,”他補充道。卡瓦託尼指出:“在地緣政治持續不確定、利率預期不斷轉變、以及美元等法定貨幣可靠性受質疑的環境下,黃金仍是獨立於任何政府或金融體系的可靠價值儲存手段。我們正見證央行對黃金認知的結構性轉變——視其爲儲備資產中關鍵且具流動性的組成部分。”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10月3日發佈的數據,全球央行8月增持19噸黃金儲備,此前7月曾出現環比下降。
世界黃金協會在報告中表示,創紀錄的金價“可能仍是制約央行購買力度的因素”,但近期購買力度放緩“未必意味著央行整體對黃金興趣減弱”。BullionVault研究總監阿德里安·阿什表示,央行購買的強勁勢頭“證明央行也難逃FOMO(錯失恐懼癥)心理”。
“爲何坐等金價翻倍?”他反問道。央行持續購金的行爲同時印證,“即便金價連創新高,主權國家的購買意願依然強烈”。投資研究平臺BestBrokers援引世界黃金協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稱,截至10月美國仍是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
曾任美國鑄幣局(隸屬財政部)局長的埃德蒙·莫伊指出,美國約8133噸黃金儲備分別存放在肯塔基州諾克斯堡、紐約西點軍校、丹佛市的鑄幣廠,以及紐約聯儲金庫。他強調美國鑄幣局局長對黃金儲備負有託管責任。
現任貴金屬分銷商美國貨幣儲備公司高級IRA策略師的莫伊表示,美國擁有最大黃金儲備的直接原因是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要求美國人向聯邦政府上繳金幣,同時也是二戰期間外國用黃金購買美國產品的結果。他透露,多年前美國黃金儲備曾超2萬噸並用於支撐美元,但1970年代初各國開始懷疑美國超發貨幣導致黃金儲備不足,引發美元兌黃金的擠兌潮。理查德·尼克松於1972年終止兌換,此後美國黃金儲備穩定在8113噸左右。
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8月最大央行黃金買家爲哈薩克斯坦央行,保加利亞央行與薩爾瓦多央行也加入買家行列。世界黃金協會稱,波蘭央行是今年以來最大買家,並“通過提高目標占比重申對黃金的承諾”。
莫伊表示,波蘭、土耳其和捷克已連續至少24個月增持黃金儲備。中國和印度也持續積累黃金儲備——“既爲強化本幣信用,也爲降低對美元依賴”。他分析稱,央行在歷史高位繼續購金的主因是“擔憂美國財政狀況惡化及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可能影響其美元資產價值”,希望通過增持黃金降低美元風險敞口。
莫伊指出,俄羅斯等國希望將部分儲備轉爲“抗制裁資產”,其他國家則在探索替代方案取代美元儲備地位的同時,著力降低對美元依賴。“無論替代方案走向何方,增加黃金儲備都將優化其戰略佈局,”他強調,“在可預見的未來,央行仍將是黃金市場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