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表”時代將落幕?貨幣市場告急之際,美聯儲本週有望結束QT
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於本週結束其爲期三年的量化緊縮(QT),在貨幣市場資金日益緊張的擔憂下,此舉旨在爲銀行緩解壓力。在本月早些時候,一些銀行類貸款機構動用一項聯邦緊急融資工具的規模達到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水平。
自2022年6月啓動QT計劃以來,美聯儲已允許超過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其資產負債表中自然到期而不進行再投資,從而收緊了融資環境。
Evercore ISI副總裁Krishna Guha表示:“美聯儲將在本月結束QT,這已迅速成爲市場共識。”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前美聯儲副主席、現就職於Pimco的Rich Clarida表示。“即便我們沒有得到正式決定,我們也會得到一個非常強烈的暗示,即他們將在12月結束QT。”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結束QT,他當時的講話也明確暗示了打算連續第二個月降息25個基點。
在勞動力市場疲軟跡象顯現,以及對貿易戰將推高通脹的擔憂減弱的背景下,市場已幾乎完全消化了美聯儲將在週四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下調至3.75-4%的預期。
QT是美聯儲量化寬鬆(QE)政策的反向操作,決策者上一次動用QE還是在新冠疫情期間,旨在避免經濟和金融危機。自2009年以來,美聯儲已多次使用QE和QT,以此作爲影響融資環境的另一工具。
QE是指央行通過動用現金購買債券或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資產,從而增加經濟中的貨幣流動。該機制在金融壓力時期,例如雷曼兄弟倒閉後,幫助支撐了市場信心。而在QT下,美聯儲的做法則相反,允許其購買的債券在到期後從資產負債表中移除,而不再進行續購。
美聯儲在今年4月放緩了QT的步伐,將其每月減持的美國國債規模從250億美元降至50億美元。同時,其每月減持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規模則維持在最高350億美元。
這種減持操作會抽走銀行系統的流動性,意味著貸款機構存放在美聯儲的準備金減少——從而使融資成本更容易受到上升壓力的影響。
美聯儲官員此前曾同意,一旦美國銀行系統顯示出從所謂的“充裕”流動性水平,轉變爲擁有“充足”準備金的跡象時,就將結束QT。官員們將“充足”狀態定義爲一種流動性恰到好處的水平,即銀行能夠以符合官方基準利率的價格滿足其融資需求,但又不會充斥著過剩的現金。
儘管目前尚無廣泛的壓力跡象,但紐約聯儲的常備回購工具——一個收取比央行基準利率更高的緊急支持工具的使用量最近達到了疫情期間的水平。
Guha表示:“來自貨幣市場的證據告訴你,你要麼非常接近從‘充裕’的流動性水平轉變爲‘充足’,要麼可能已經身處其中了。”
分析師認爲,美聯儲可能也希望現在就採取行動,以避免重蹈2019年9月上一次量化緊縮實驗期間的覆轍,當時銀行的短期融資成本飆升至美聯儲的目標範圍之上。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表示:“推動美聯儲行動的最大因素,就是對流動性衝擊的恐懼。”
美聯儲對其資產負債表的使用一直備受爭議。儘管QE在疫情期間阻止了市場崩潰,但批評者認爲,它也導致了一代人以來最嚴重的通脹飆升。目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爲6.59萬億美元,仍比疫情前高出2萬多億美元。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這一數字還不到1萬億美元。
Swonk說:“縮減資產負債表不像擴張它那麼容易。金融危機前曾存在的隔夜拆借市場已經不復存在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最近抨擊美聯儲的QE計劃“偏離使命”,並聲稱其資產負債表政策加劇了不平等,這一指控遭到了美聯儲官員的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