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 首頁
  2. 全球財經
  3. 外匯

對美天價投資? 政院:台灣模式 與日韓不同

schedule 2025/11/14 10:00:06

台美談判進度傳出月底完成,但在外傳美方要求我投資金額介於韓日之間,引發高度關注,事實上, 我方打出的「台灣模式」牌,是以技術實力和供應鏈合作取代巨額投資承諾,與競爭對手日韓投資換關稅有著核心上的差異。

 美國政府終於結束停擺,台美談判看似即將出結果,但對外傳投資有價碼,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指出,該消息不會影響談判進度與內容。發言人李慧芝說明,台灣模式由企業自主規劃赴美投資、政府金融信保支持,台美政府共造產業聚落,爭取美方提供有利投資環境。因此,台灣模式與美日、美韓協議並不相同。

 事實上,不論川普在首任或是第二任,在貿易談判上都是採取交易式外交,即要求貿易談判國以承諾投資,換取市場准入。

首先,以日韓的做法來看,韓國投資美國,近半(1,500億美元)規模為韓企主導韓美造船項目,此外還有晶片廠及電動車與電池廠,日本則集中在汽車製造、電池與能源、半導體製造等,強調5,500億美元為「戰略投資」、日企將參與或負責不少項目,且過去日本曾表示多數金額同樣由政府提供貸款優惠、企業透過貸款出資。其實歐盟也由企業在美商業投資。

 相對「後發」的台灣模式,與日韓方案有著核心上的差異。台灣對美提出的並不是直接投資的承諾,並非一次性金額承諾,而由金融與信保機制、政府對政府(G2G)合作架構,從共同開發產業聚落出發,囊括半導體供應鏈及AI等相關技術,即重視的是長期的供應鏈合作與生態系整合。

 再者,日本5,500億美元多數參與項目都已明列,掌控空間小,且均為企業主導的項目,雖多是知名企業,但合資項目總有風險,甚至多數為風險更高(技術考量、後發顛覆性技術出現等)的能源項目。且因合資就涉及利潤分配,五五、九一分至今仍未在美日口中有明確答案。韓國現金投資議題最終透過分期來解決,但更值得注意是,韓國強調對投資項目有掌控權,不會投高風險項目。

 回頭看台灣模式特色,先將合資層次從企業端B2B,提升成政府端G2G。其次,透過組團設聚落彰顯聚集經濟效益,也避免涉及太明確的參與單一企業合資項目,讓企業先到美設廠,保有後續擇案的掌控權。

 在我方與美談判過程中,外界一直靜待的關鍵在於,釋出聚落優惠條件的美國,會用什麼方式爭取最大利益?例如:台企盈利該分出?設立高昂產業聚落管理費?不過以我方談判主軸來看,台灣走的是夥伴關係深化的路線,即「台灣模式」,這在整體上可防範合資項目失敗無法回收窘境,同時,亦可降低政經風險。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本文來源:
文章標籤
::: 群益證券 群益投顧 群益保險 群益投信 群益香港
期貨總公司:(02)2700-2888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B1
台中分公司:(04)2319-9909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2段633號3樓之6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