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警告俄羅斯:若軍機再犯領空,北約已備好“開火令”
據參與會談的官員透露,歐洲外交官本週警告克里姆林宮,北約已準備好全力回應其領空遭進一步侵犯的行爲,包括擊落俄羅斯軍機。由於會談閉門進行,這些官員要求匿名。
根據描述,英國、法國和德國特使在莫斯科一場氣氛緊張的會議中,就上週三架米格-31戰機侵犯愛沙尼亞領空事件表達了擔憂。會談結束後,他們得出結論:此次侵犯是俄羅斯指揮官蓄意安排的戰術。
俄羅斯官員否認其軍機進入愛沙尼亞領空,並堅稱無意試探北約。他們表示,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的事件是操作失誤所致。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本週稱俄軍方飛行嚴格遵守國際規則。
本月,北約東部成員國領空連遭侵犯,這在普京升級對烏克蘭民用設施攻擊、美國對基輔支持動搖之際,對該軍事聯盟的決心構成了空前考驗。“英國隨時準備強有力地保衛我們的領空免受任何入侵,”政府發言人說。
特朗普本週敦促烏克蘭“在歐盟支持下”奪回所有被佔領土,並將美國角色限定爲向盟友出售武器以輸送戰場。
此次莫斯科會談的細節表明,普京已就軍機與無人機頻繁闖入東歐上空的行爲收到更嚴厲警告,也揭示出雙方在“邊緣政策”上的較量。
官員稱,會談中一名俄外交官告知歐洲方面,侵犯行爲是對烏克蘭攻擊克里米亞的回應。克里姆林宮表示這些行動若無北約支持便無法實施,因此俄羅斯認爲自身已處於同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對手的對抗中。
歐洲代表團注意到俄方在會談中做了詳細記錄,推測其受命將北約立場逐級向上彙報。
一名德國政府官員確認會談舉行,並表示大使們告知莫斯科必須停止侵犯行爲。德國總理默茨週四稱正與巴黎、倫敦和華沙協調,支持“一切必要措施”。
英國和法國發言人未能立即對會談置評。馬克龍週三接受法國24臺採訪時未具體說明北約將如何回應進一步侵犯。
《北大西洋公約》第4條允許成員國在感知威脅時啓動磋商,自1949年北約成立以來僅啓用過九次——其中兩次發生在本月,即波蘭和愛沙尼亞被入侵後。丹麥當局週三稱正調查無人機攻擊事件中俄羅斯的潛在角色,可能同樣啓動第4條,儘管克里姆林宮再度否認參與。
丹麥司法部長彼得·胡梅爾高(Peter Hummelgaard)週四告訴記者:“意圖是製造分裂和恐懼。混合攻擊的威脅將長期存在。”
近期事件激增印證了一些安全官員的觀點:莫斯科若採取敵對行動,可能不會以傳統攻擊形式出現,而是採用源頭與動機刻意模糊的混合行動。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週一在紐約聯合國大會間隙受訪時表示:“俄羅斯正在測試我們,測試我們的戰備狀態和報復決心。我認爲展現團結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快速反應。”
然而,克里姆林宮意圖的不確定性使歐洲官員陷入兩難:他們警惕任何可能加劇與俄緊張局勢的行動,但維持團結正變得愈發困難。
特朗普支持包括波蘭總理圖斯克在內的北約領導人擊落俄機的強硬呼籲,而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裏烏斯(Boris Pistorius)警告,若對俄軍機開火,盟友可能墜入普京的“升級陷阱”。
俄羅斯大使阿列克謝·梅什科夫(Alexey Meshkov)週四在法國RTL電臺表示:“若北約以所謂領空遭侵犯爲由擊落俄機,即意味著戰爭。”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等其他北約領導人也呼籲謹慎,警告盟友勿中克里姆林宮圈套,但荷蘭首相斯霍夫明確支持擊落軍機。
斯霍夫週四在紐約表示:“俄羅斯應意識到,進入北約領空就可能面臨此後果。”
領空侵犯事件同時暴露出北約東部邊境防禦的實際困境。
羅馬尼亞當局9月13日監測到一架俄無人機侵入領空達50分鐘。儘管派出兩架F-16戰機跟蹤,但以殘骸墜落風險爲由未擊落的決定引發批評。
羅馬尼亞最高國防委員會直至週四才批準交戰規則。據知情官員透露,布加勒斯特當局還面臨資金與裝備不足的困境。
官員指出,用戰機導彈擊落無人機(如本月波蘭所爲)成本高昂且效率低,當務之急是配備類似烏克蘭部署的反無人機系統及電子干擾、網絡控制等非致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