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5-07-01)
國外
1. 高盛:預計美聯儲將提前至9月降息
高盛將其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測提前,現預計在9月而非12月恢復降息,因爲關稅對通脹的影響“看起來比預期的要小一些”。由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爲首的經濟團隊寫道:“我們認爲9月降息的幾率略高於50%,我們看到幾種可能的路徑--關稅效應低於預期、較大的反通脹效應、勞動力市場的疲軟或月度波動帶來的恐慌。”“我們懷疑美聯儲領導層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即關稅只會對物價水平產生一次性影響。”高盛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在9月、10月和12月三次降息25個基點,並將終端利率預測從之前的3.5%-3.25%下調至3-3.25%。分析師補充稱:“預計7月不會降息,除非本週的就業數據遠遜於預期。”
2. 高盛:被迫吞下關稅成本,財報季美企利潤率面臨重大考驗
高盛集團策略師表示,隨著投資者評估特朗普總統貿易戰的弊端,美國企業的利潤率在即將到來的報告季節面臨重大考驗。第二季度的收益將“捕捉到”關稅的“直接影響”。自今年年初以來,關稅已經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雖然大部分增加的成本預計將轉嫁給客戶,但“如果企業被迫吞下高於預期的份額,企業利潤率將承壓。”美國企業的初步業績呈現出喜憂參半的局面。
3. 摩根士丹利:美聯儲近期仍不太可能降息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稱,美聯儲在未來兩次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市場對7月降息的可能性從8%上升到20%,9月降息的可能性從60%升至90%。但分析師表示,大多數美聯儲官員支持鮑威爾的謹慎立場,不太可能很快支持降息息。分析師們預計,即將公佈的就業報告將相對穩健,雖然增幅放緩,但沒有跡象表明會出現讓美聯儲加快行動的裂痕。
4. 德商銀行:美元前景取決於降息押注背後的驅動因素
德國商業銀行的分析師Thu Lan Nguyen認爲,美元的前景取決於美聯儲加息預期背後的原因。她說,如果降息的押注是由美國關稅的通脹影響較此前預期更爲有限推動的,那麼美元短期內有可能反彈。然而,如果這些預期是由於美聯儲將屈服於政治壓力而降息的假設,美元將面臨進一步下跌。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7月份維持利率不變。她說,如果任何政策制定者投票反對這一提議,支持降息,這可能會加劇人們對美聯儲變得更加政治化的擔憂。
5. 荷蘭國際:週四的非農數據或爲美指提供支撐
由於對降息前景的擔憂,美元指數DXY週一再次跌至三年低點。不過,荷蘭國際集團的Francesco Pesole表示,即將公佈的美國經濟數據可能限制美元的跌勢,因這些數據可能促使投資者減少對降息的押注。他說,週四的非農就業報告可能顯示就業增長逐漸放緩,但不足以引發對7月降息的大幅押注。未來幾個月通脹也可能上升。“美元應該會出現一些短期支撐。”
6. 盛寶銀行:伊以停火,油市關注點重歸基本面
隨著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消退,以及8月份歐佩克+再次大幅增產的預期上升,油價承壓。上週,由於以色列和伊朗同意停火後對供應中斷的擔憂有所緩解,國際油價錄得大幅周跌幅。盛寶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查魯•查納納表示:“這爲通脹預期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間,讓投資者重新關注基本面,而不是地緣政治尾部風險。”
7. 荷蘭國際:短觀數據支持日本央行加息週期
荷蘭國際集團表示,日本央行早些時候發佈的第二季度短觀數據顯示,儘管存在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但日本大型和小型企業總體上仍保持樂觀。製造商保持了樂觀的看法,製造業PMI 12個月來首次進入擴張就證明了這一點。日本央行今年可能會加息,但可能是在美日貿易協定簽署之後。荷蘭國際集團預計10月份將加息25個基點,但如果貿易協議比預期更早達成,且條款更優惠,加息可能發生在9月份。
8. 寶盛集團:美股具有吸引力,但歐洲、中國和印度可能提供更好的價值
寶盛集團亞洲研究主管Mark Matthews說,美國股市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但有選擇地分散投資到歐洲、中國和印度,可以獲得更好的價值和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美國企業板塊仍然具有吸引力,並提供獨特的價值,尤其是精選的科技股、防禦性股票和高股息派息股。在經歷了多年的停滯之後,歐洲轉向財政寬鬆,正在支撐企業盈利增長,而中國具有吸引力的估值支持了寶盛對中國股市的建設性看法。印度的轉型經濟、有利的人口結構和不斷改善的商業環境,也使其成爲投資組合多元化的好選擇,儘管有其他選擇。
國內
1. 中金:eSIM熱度有望重啓,編制萬物互聯新格局
中金公司研報表示,eSIM卡(Embedded SIM)是一種數字化的SIM卡技術,其物理硬件在出廠前就被預先嵌入到了電子產品的硬件中,不可拆卸。eSIM卡具備小尺寸、低成本、安全性高、便捷性好的優勢,能夠節省終端設備的空間、爲產品設計提供靈活性,有望在消費電子小型化、物聯網興起的趨勢下熱度重啓。
2. 中信證券:維持銅價下半年上行至10000—11000美元/噸的判斷
中信證券研報稱,近期銅價震盪上行,市場對於後續銅價走勢存在一定分歧。商品屬性來看,銅礦上游精煉銅礦增產指引及CAPEX非常有限,TC/RC費用持續大幅下調,全球精煉銅礦整體仍維持緊平衡局面;此外,中國經濟“穩增長”、美國經濟“軟著陸”支撐銅價底部,當前市場價格相對合理,銅價若要進一步打開上升通道需要看到國內宏觀政策進一步發力以及海外經濟的企穩回升,靜待新週期到來。而通脹預期的抬升、降息預期的抬升以及美元指數的小幅回落均有望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支撐銅價延續當前偏強震盪的行情。中信證券維持銅價下半年上行至10000—11000美元/噸的判斷,警惕7月“對等關稅”問題超預期的擾動。
3. 廣發證券:增量資金或接力入市,打開證券板塊業績與估值空間
廣發證券發佈證券板塊中期策略稱,由於前期估值抬升以及行業政策變動,證券行業上半年表現顯著弱於市場。穩市舉措持續落實,推動各項業務回暖。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提升背景下增量資金入市仍具空間,帶動經紀、兩融、股衍等業務;公募新規開啓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資本市場投融資端改革深化,投行業務底部回暖。投資爲業績勝負手,槓桿及券商自營權益投資仍是分化點。依託“1+N”監管體系、類平準基金運行機制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我國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不斷提升,投資者回報不斷彰顯,有望帶動增量資金接力入市,打開證券板塊業績和估值空間。
4. 廣發證券:深海資源開發的政策催化空間充足,行業龍頭積極推進深海採礦
廣發證券研報表示,在海洋強國戰略指引下,國內後續有望推出相應政策推動深海經濟發展,重點方向包括深海採礦、深海油氣開發、深海生物資源利用等。從產業化角度來看,深海資源開發已具備經濟性。根據目前的深海礦產開採價值,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居首;其次是濱海砂礦, 包括砂、石等建築用材, 錫砂等;最後是深海的多金屬軟泥和多金屬結核。深海礦產資源具備的高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使得深海採礦成爲深海資源開發的重要方向。
5. 光大證券:港股或呈現震盪走勢,新消費、創新藥等資產長期配置性價比仍較高
光大證券研報稱,短期在流動性較難繼續放鬆的背景下,結合A股財報披露擾動、中美關係仍有不確定性等事件對風險偏好可能有所壓制,港股市場可能呈現震盪走勢。長期來看,港股整體盈利能力相對較強,同時互聯網、新消費、創新藥等資產相對稀缺,結合當前估值仍偏低,長期配置性價比仍較高。光大證券建議可關注科技成長及高股息佔優的“啞鈴”策略。1)關注中美大博弈背景下國內扶持政策有望持續出臺的自主可控、芯片、高端製造相關概念。2)關注具有自身獨立景氣度的部分互聯網科技公司。3)繼續關注高股息低波動策略,包括通信、公用事業、銀行等行業。高股息策略仍然可以作爲穩定收益的底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