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瘋漲:是最佳對沖還是高風險賭局?
通常情況下,投資者不會談論“自己爲對沖某類泡沫而買入的資產本身正形成泡沫”的風險,但黃金本輪異常暴漲,已開始讓市場對這一貴金屬的看漲前景展開尷尬討論。
今年以來,金價累計漲幅已超55%:早春時節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關口,本月初更是首次站上每盎司4000美元歷史高位。
市場爲金價暴漲列出諸多原因:美元走弱、科技股飆升(將整體市場風險集中到少數科技巨頭身上)、各國央行增持黃金以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減少對美元依賴),以及關稅與貿易爭端持續引發的通脹風險回升。
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同樣顯著:僅中國自去年11月重啓購金以來,就累計增持39.2噸。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策略師埃娃·曼西(Ewa Manthey)表示:“各國央行對黃金的青睞,一方面源於對‘美歐凍結俄羅斯資產後,本國海外資產或遭類似制裁’的擔憂,另一方面也出於外匯儲備策略調整。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各國央行購金速度翻倍。”
與此同時,黃金ETF正吸引數十億美元新增資金: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內,黃金ETF持倉增量或已超100噸,是過去八年季度平均增量的三倍多。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由邁克·黑格(Mike Haigh)牽頭的大宗商品研究團隊認爲,多重因素疊加下,未來數月金價或進一步上漲。
“金價突破每盎司5000美元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黑格在週一發佈的報告中寫道,其依據包括黃金ETF強勁資金流入,以及各國央行重啓購金潮。
黑格還指出,黃金ETF資金流與法國興業銀行“美國不確定性指數”的上漲趨勢一致——目前該指數數值,是去年特朗普大選獲勝前五個月均值的三倍多。
“在我們的預測週期內,難以想象該指數會迴歸‘前特朗普時代’的常態,因此ETF資金流入是我們金價預測的關鍵因素。”黑格表示,他將每盎司5000美元的目標價設定在2026年底。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莉薩·沙利特(Lisa Shalett)則持不同觀點,其看法部分與“各國政府如何挑戰美元對全球資金流動的掌控”相關。
沙利特認爲,在“數字貨幣、加密貨幣與穩定幣或重塑外匯市場”的背景下,持有黃金“有助於提升各國法定貨幣及/或加密貨幣的抵押品價值”。
不過,黃金市場對歷史繁榮週期的“復刻”,已引起美國銀行分析師保羅·西亞納(Paul Ciana)的警惕。他在上週發佈的報告中警告:“金價往往在整數關口附近出現轉向。”
西亞納引用黃金長期牛市中的“中期回調”數據指出,短期金價或面臨回調,幅度可能與“1970年代中期約40%的回調”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25%的回調”相似。
“當前黃金牛市已持續約10年,漲幅雖不及1970年代和2000年代的牛市,但持續時間已接近。”西亞納寫道,“這意味著,在每盎司4000美元這一整數阻力位附近需保持謹慎,未來觸及每盎司5000美元時同樣如此。”
黃金或許尚未形成泡沫:各國央行很難大規模拋售黃金;此外,印度等鼓勵黃金進口的國家,也對投資者將黃金轉移至海外設置了限制。
但歷史數據顯示,黃金並非只漲不跌:1970年代牛市結束後的20年間,金價累計下跌約60%;2008年和2015年,黃金也分別經歷了熊市。
當然,今年金價漲勢仍強勁,但當前金價上漲幾乎與所有困擾金融市場的擔憂掛鉤——或許人們該追問:現在幾乎被滿足所有需求的黃金,究竟是最佳對沖工具,還是又一場押注價格上漲的高風險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