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考驗過後,白銀或比黃金更耀眼!
貴金屬市場週二遭遇劇烈回調。現貨黃金價格盤中跌幅一度達到6.3%,創下自2013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下跌紀錄,最終收跌5.3%。白銀同樣呈現看空態勢,現貨價格最終收跌7.11%,同樣創12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對資深交易員而言,黃金回調並不意外。該貴金屬早該出現大幅回撤,經驗豐富的參與者深知,一旦其上漲趨勢逆轉,回調會既迅速又猛烈。此前黃金未經歷有效回撤便持續上漲,爲此次急跌創造了成熟條件,也印證了技術分析師們不斷累積的擔憂。
金銀表現分化:白銀顯現潛在韌性
此次回調中,白銀相對黃金的表現尤爲突出。從歷史規律看,白銀在急跌期間的百分比跌幅通常是黃金的兩倍,這與其更高的波動性特徵相符。但在近期拋售潮中,這一規律並未顯現:儘管白銀超過7%的跌幅已相當顯著,但其與黃金的跌幅之比更爲溫和,暗示白銀市場結構存在潛在韌性。
結合兩種貴金屬近期走勢來看,這種分化更具深意。黃金迎來近50年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上漲,拋物線式的價格走勢必然引發回調;而白銀的上漲則更爲穩健有序——這種逐步升值的態勢,體現的是可持續性,而非投機性過熱。
估值差距與白銀供需優勢
黃金與白銀的估值差距,爲白銀進一步升值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近期峯值時,白銀價格較2011年曆史高點僅高出不到10%;而黃金在昨日(回調前)的峯值時,較2011年基準水平飆升逾128%。這種鮮明對比表明,相較於黃金,白銀仍處於顯著低估狀態。
隨著黃金回調後市場參與者重新評估公允價值,注意力可能轉向風險回報比更具吸引力的白銀。尤其是考慮到白銀市場面臨的基本面供應限制,這一重新估值過程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白銀供應形勢愈發嚴峻,礦產產量已無法滿足激增的需求。這種結構性短缺在全球市場的實物溢價中體現得最爲明顯:
- 倫敦市場出現流動性短缺,供應商難以滿足白銀的旺盛需求,交易商需支付較北美價格約1.35美元的溢價;
- 印度對白銀的需求增長更爲迅猛,供應已陷入“饑荒”狀態。印度市場賣家索要的溢價較全球現貨價格高出10%至25%——這一異常溢價凸顯了實物短缺的嚴重性與需求的迫切程度。
黃金回調的必然性與金銀估值再平衡
看待黃金近期回調,需結合其此前的異常漲勢:自2023年10月以來,黃金從未經歷過“真正的回調”(定義爲跌幅達10%及以上),當時其歷史高點約爲2500美元。從該時點算起,黃金在未出現兩位數百分比回撤的情況下,累計上漲約2000美元。如此長時間未經歷有效整理的上漲,幾乎必然會引發最終的劇烈逆轉。
當前市場動態顯示,黃金與白銀的估值可能迎來再平衡。黃金回調緩解了技術面過度拉伸的狀況,而白銀穩健的升值模式與強勁的供需基本面,使其具備持續上漲的有利條件。隨著投資者消化黃金的劇烈回撤併重新評估貴金屬配置,白銀的相對低估與實物市場緊俏狀態可能獲得更多關注,吸引工業用戶與尋求貴金屬領域價值標的的投資資金。
本文由知名黃金交易員、TheGoldForecast.com編輯Gary Wagner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