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需求強,黃金屢創新高;供弱需強,花旗看旺銅價【群益獨家觀點】

投資需求強,黃金屢創新高
近期在ETF資金持續流入的推動下,黃金買盤展現強勁動能,金價持續攀升並屢創新高。投資者在聯準會獨立性動搖、降息預期高漲及美元走弱的大環境下,對黃金的需求明顯增加。截至2025年9月19日當周,全球黃金ETF淨流入量達35.3噸,這已是連續第四周呈現淨流入,成為過去五周黃金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之一。
中國官方公布的黃金購買數據與實際進口量似乎存在明顯差異。根據官方資料,2025年8月中國黃金進口量高達101.75噸,年初至今累計超600噸,而中國人民銀行8月僅公告增持1.9噸,年初累計增持僅20.7噸。此情況引發市場對中國可能隱匿黃金購買行為的質疑。
從中國角度出發,積極透過黃金來對沖美元風險具有高度戰略意義。在全球多數政府持續增加債務、貨幣價值逐漸貶損的背景下,黃金作為保值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若中國欲大幅增持黃金,避免公開宣示以免推升金價,悄然購入成為合理策略。隱匿購金行為,有利於在不推高價格的前提下完成大量黃金儲備的積累。
ETF資金流入和政策不確定性促使黃金需求持續走高,形成堅實上行動能。中國官方黃金數據與進口量差異顯示其在黃金市場上的策略性布局。隨著全球經濟與貨幣環境風險加劇,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避險工具角色將進一步加強。
2025年以來推升金價的因素來自於各國央行的買盤持續強勁(尤其是金磚國家)、不斷膨脹的貨幣供給與債務擔憂、美元弱化的趨勢、美國逐漸進入降息循環、對於貿易戰的擔憂、聯準會獨立性的逐步喪失、地緣政治衝突持續(烏俄戰爭、中東衝突等)、通膨的對沖,加上傳統金飾珠寶消費旺季(Q4)的靠近,黃金在經歷了4月到8月主力收籌碼的過程下,黃金重新獲得上攻的動能。
黃金 紐約期貨 12 月合約 (GCZ5)
供弱需強,花旗看旺銅價
近期銅礦供給頻繁出現中斷事件,導致整體銅供給呈現疲弱態勢。與此同時,銅需求端受到電力基礎設施部署、資料中心建設及能源轉型等多重因素的推動,展現高速增長態勢。花旗分析師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LME銅價在2026年有望上看到每公噸12,000美元,約是現在價格的1.2倍。
雖然上半年受美國銅關稅不確定性影響,銅價及庫存受到擾亂,但在關稅移雲散去之後,整體供弱需強的格局仍然存在,為銅價提供了持續上漲的動能,基本面展望較為樂觀。
聯準會新任理事米蘭的上任,為貨幣政策帶來更加鴿派的信號。他公開表示支持在今年9月FOMC會議上,年底前實施總計6碼的降息措施。在軟著陸的劇本下,預期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刺激工業金屬類產品的需求,銅價因此獲得一定買盤支撐。
庫存方面,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銅庫存在本週突破10萬噸大關,庫存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若該趨勢持續,顯示中國銅需求可能逐步復甦。相比之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持續下降,已低於15萬噸,對銅價形成相對正面支撐。
在銅礦供給持續受限與需求強勁成長的背景下,銅價維持較佳動能。寬鬆貨幣政策環境進一步增強工業金屬需求預期。庫存變動呈現供需的平衡狀況,中國庫存增加指向需求回暖,LME庫存下降則支撐價格。
銅需求面雖尚未出現明顯的復甦,不過在預期中國進一步刺激政策的推行下,有望帶動消費需求的復甦,目前中國的內需相對疲軟,消費需求尚未明顯提升或許與消費者預期政府將推出經濟刺激政策有關,在政策出台前保持觀望的態度,一旦政策推出,將帶動整體消費情緒升溫,中國股市表現也可能同步有所表現,銅價將在消費的復甦下出現較佳的表現。
銅的基本面維持樂觀,SMM預估2025年全球精煉銅消費量將年增4.5%,銅礦產量及精煉銅產量將分別成長0.5%、1.9%,2025年的銅平衡趨向微幅過剩,而2026年可能重新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況,主要原因來自於需求增速超越供給增速、以及中國反內捲政策將使過剩的產能得到控制,需求在能源轉型、用電需求大增、新興市場基礎建設需求強勁下較為樂觀,供給面臨礦商投資不足,未來銅礦供應將持續不足應付需求,整體供需基本面趨向穩健上行。
銅 紐約期貨12月合約(HG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