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PMI仍低,官方推5000億政策工具!【群益獨家觀點】
陸港股指數收盤表現

盤面看法
中國最新公布9月官方製造業PMI相較於上個月回升但仍低於50榮枯線;官方非製造業PMI則相較於上個月下滑。
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若要迎來經濟復甦需要依賴更多政策支持,週一中國發改會宣布將推出5000億人民幣的政策工具,主要投向數字經濟、AI、綠色經濟等8大新質生產力領域,此政策工具金額規模為近年來最大,在「十五五」規劃前夕公布,被市場視為加碼穩定市場的正面訊號,陸港股亦持續正面看待。
製造業PMI仍低
官方製造業PMI仍低於榮枯線
9月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為49.8較8月49.4回升,略高於市場預期的49.6,但已連續第六個月低於50。表現最佳的產業包括機械、高科技與消費品。
本月PMI回升主要來自供給端反彈,生產指數大幅升至51.9,對整體PMI貢獻0.3個百分點;新訂單小幅回升至49.7,新出口訂單升至47.8。

非製造業:服務業回落,建築業低迷
官方非製造業PMI 9月降至50.0(8月50.3),低於市場預期。服務業PMI因暑期旅遊結束而從50.5降至50.1。建築業PMI仍處收縮(49.3),但略高於8月的49.1,顯示投資仍疲軟

經濟基本面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數據顯示經濟持續放緩,尤其在服務與建築領域,經濟復甦依賴更多政策支持,否則回檔風險大。
彭博社預測第四季政策降息約10個基點,降準約25個基點。政府將重點穩定投資,特別是大型專案,並推動 5000億元新項目種子資金工具,同時可能加快消費補貼發放,刺激內需。
官方推5000億政策工具!
發改委推5,0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會)宣布推出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專門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金額規模為近年最大,釋放加碼穩增長強烈訊號。時點位於「十五五」規劃前夕,被視為重要政策動作。市場認為這項金融工具性質屬於 「準財政工具」,補足財政政策缺口,並發揮槓桿效應吸引社會投資。
投向八大領域
此次工具中特別要求約1,000億元必須投向民營企業。顯示決策層意圖在擴投資的同時, 加大對民營經濟扶持,緩解其融資困境。
資金旨在引導資本流向新興產業與消費領域,目標兼顧短期投資拉動與長期產業升級,重點支持8大領域:
- 數字經濟
- 人工智慧(AI)
- 低空經濟(無人機、通航物流、城市空中交通)
- 新能源
- 先進製造業
- 綠色轉型
- 交通基建
- 公共服務提升
「十五五」規劃呼應重點
中國官方選擇加大投資以穩經濟,決策層推動AI、低空經濟、綠色產業 等新興產業,打造經濟新引擎。不過此舉成效取決於地方執行力與項目選擇精準度,此外財政約束與債務壓力仍是挑戰。後續市場將關注政策性工具如何與「十五五」規劃對接,以及新興產業投資與傳統支撐性經濟間的平衡點。
指數日線圖








本週經濟行事曆

下週經濟行事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