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反聖嬰現象?對農產品有什麼影響?【群益獨家觀點】

農產品價格
何謂反聖嬰現象?對農產品有什麼影響?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 (NOAA) 定義,當 ONI 指數小於 -0.5,表示出現反聖嬰現象,又稱拉尼娜現象;反之,大於 0.5 則是聖嬰現象,或者稱作厄爾尼諾現象。
什麼是 ONI 指數?
ONI 指數是指太平洋海域的聖嬰現象指數(Oceanic Niño Index),用來衡量聖嬰或反聖嬰現象的強度和持續時間。NOAA 目前提供的 ONI 指數是採用 Nino3.4 這個區域的海洋表面溫度進行計算,因為普遍認為這區的海洋表面溫度作為判斷依據最準。
在獲得 Nino 3.4 區域的海洋表面溫度後,NOAA 會把過往三個月的數值加總後平均得出目前的 ONI 指數的數據。假設 7-9 月的數值分別是 -0.1、-0.2、-0.3,那在 10 月就會算出當時的 ONI 數值 (-0.1-0.2-0.3) / 3 = -0.2。所以現在的日報都會放的 ONI 指數就是這樣來的。
ONI指數
會有什麼現象
台灣跟美國天氣情況恰好相反。一邊下大雨另一邊基本上就會呈現乾旱的情況
因海洋溫度及氣流改變,反聖嬰時期太平洋東部容易乾燥、聖嬰時期太平洋東部容易下雨,恰好美洲(美國、阿根廷和巴西)是主要黃豆跟玉米產區,都在太平洋東部,所以反聖嬰時期容易碰到三大產區同時乾旱,影響產量帶動價格上漲。簡單來說,台灣的天氣在這個時間點恰好會跟主要農作物產區的天氣情況相反。
舉例來說,反聖嬰時期台灣容易下雨,美國容易碰到乾旱的天氣。再往外延伸,颱風天的時候容易下大雨、天氣過於乾燥容易野火頻傳,所以當台灣突然某一陣子一直下大雨或者颱風頻繁出現的時候可以查下是否有反聖嬰現象的到來,進一步倒推美國、巴西及阿根廷的天氣狀況,留意黃小玉是否有行情可以參與。
反聖嬰 vs. 非反聖嬰對各個作物階段的影響
反聖嬰時期容易對農產品造成的影響
聖嬰時期容易對農產品造成的影響
ONI 指數 vs. 黃小玉價格表現
通常來說,當反聖嬰來的時候,黃小玉價格會有明顯動能,尤其當 ONI 指數越低,黃小玉越容易面臨產量下降的問題,當預期供給減少,就越容易推升價格。
有什麼辦法提前知道嗎?
目前有三種辦法可以稍微提前一點知道。前兩個是看 NOAA 提供的機率預測,大概知道未來幾個月聖嬰現象或者反聖嬰現象到來的機率大概多大。另一個辦法是看 NOAA 提供的海洋表面溫度偵測數據,直接看 Nino 3.4 這個區域的海洋表面溫度變化去推估未來可能的天氣變化。按照目前 NOAA 提供的數據來看,預計在 10 月反聖嬰現象可能會來,並且今年是弱反聖嬰,預期海洋表面溫度會一路低於 -0.5 到今年年底,反聖嬰現象可能會維持 2~3 個月左右。
聖嬰反聖嬰機率
Nino3.4 區域的海洋表面溫度
後續呢?還有什麼可以留意?
可以結合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去看現在是不是主要產區的種植季節,還有每週的乾旱報告知道現在主要農作物產區面臨的乾旱嚴重程度以及每月的供需月報 (WASDE),知道美國農業部對於全球的農產品數據的判斷。不過現在因為資金中斷、預算案沒過所以暫停提供數據,僅能透過非官方的渠道去評估目前農產品的狀況。根據 Windy 提供的未來一週累計降雨量來看,之後美國冬小麥產區、巴西第一季玉米和黃豆產區 (如Mato Grosso) 及阿根廷玉米產區 (如Buenos Aires, Córdoba) 幾乎不會降雨,後續是否有充足降雨、土壤墒情是否影響產量,進一步帶動價格走勢仍舊是主要的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