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過剩擔憂 原油跌至四個月低點【群益獨家觀點】
【商品走勢】
原油 : 02日紐約輕原油期貨合約(11月)下跌 2.10% 至 60.48美元
【西德州原油】
10月2日,原油下跌2.10%,報每桶60.48美元,創下四個月以來低點,在本週日 OPEC+ 產能會議召開前,市場普遍預期該組織將維持增產協議,持續透過增產奪回疫情期間失去的全球能源市佔率。今年以來,OPEC 已逐步解除 2023 年實施的日均 220 萬桶的自願減產,目前已進入解除第二階段的減產協議,10 月計畫每日新增 13.7 萬桶產能,並在 11 月會議中維持或加快目前的增產步伐,因此,國際能源署(IEA)在月報中預估,2025 年全球原油庫存將持續堆積,因為需求增速遠遠落後於供給增速,除了 OPEC+ 之外,全球其他主要產油國同樣維持高檔產能。
作為亞洲最大的能源消耗國,中國的原油需求卻可能已接近高峰,傳統上,汽車就佔了全球原油需求的一半,但中國電動車普及率已接近四成,大型卡車與家用轎車電動化已成為市場趨勢,導致原油需求明顯放緩,IEA 預估,2025 年全球原油供給盈餘有望達到每日 170 萬桶,將成為油價上行的主要壓力,目前市場焦點集中在「供過於求」的基本面,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回吐前一週因烏俄地緣衝突升溫所推升的風險溢價,由於歐盟與美國仍未進一步加碼針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歐盟現實上仍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也不願因制裁中國、印度等主要俄油進口國而惡化外交關係,因此,在缺乏實質制裁的情況下,全球原油供給端壓力存在下,今年油價仍維持震盪偏弱格局。
【原油日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