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停火加上美元走強,黃金現賣壓;供給面持續疲弱,銅價持續上行【群益獨家觀點】

加薩停火加上美元走強,黃金現賣壓
【黃金】
黃金在10/9藉著加薩停火以及歐元走弱帶動美元走強等理由,獲利了結賣壓湧現,金價也回測了5日線,並跌破4,000美元關卡,進行籌碼清洗的動作。
從官方部門來看,全球央行加速購買是核心驅動力。據德意志銀行策略師分析,當前央行對黃金的需求是 2011 年至 2021 年平均水平的兩倍,其中中國是全球官方部門購買的主力。央行需求的浪潮成功推動了黃金價格達到新的高點。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黃金在央行儲備中的份額已升至 24%,與 2015 年第四季度的約 9% 低谷相比,有了顯著提升,也逆轉了始於 1979 年代末的長期央行拋售趨勢。Julius Baer 分析師預計,如果各國央行以全球平均水平為目標,將黃金配置提高到 20% 至 25%,這波購買行為可能還會持續三到五年。
宏觀環境方面,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的吸引力因多重風險而增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政府關閉和部分國家政局變動等事件都為金價上漲提供了新的動能。同時,美國實質利率降至 2022 年年中以來的最低點,反映出市場對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預期,尤其是在通膨仍高於 2% 目標的情況下。實質利率的下降降低了持有黃金這類非孳息資產的機會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黃金正在扮演對沖市場風險的角色。儘管黃金與科技股同步上漲,不同於傳統劇本,但麥格理分析師將黃金視為一種對沖工具,用來對抗當前由 AI 驅動的科技繁榮可能無法兌現其高增長和高生產力承諾的風險。分析師指出,如果 AI 泡沫最終以類似於網路泡沫破滅的方式結束,可能導致央行積極寬鬆政策,引發通膨,而黃金已被證明可以對沖這種風險。
然而,在價格衝高之際,消費者市場面臨壓力。在中國,儘管經濟疲軟(例如房地產市場)推動了人們對黃金的投資興趣,但黃金零售價格在今年內大幅飆升,導致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擠壓。根據業者觀察,批發市場的交易量與往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約 60%,這是因為黃金單價顯著提升所致。儘管如此,市場情緒依然看漲,許多消費者仍預期金價會繼續上揚。
鑑於強勁的機構需求和持續的避險需求,瑞士銀行建議投資者應維持「中個位數百分比」的黃金配置,並預計金價在未來幾個月內將觸及每盎司 4,200 美元。持續的機構買盤趨勢和宏觀不確定性,將繼續為黃金提供堅實的底部支撐。
供給面持續疲弱,銅價持續上行
【銅】
目前銅市場呈現出供應極度受限與結構性需求激增。短期內供應端的負面事件正在加劇全球供應短缺的隱憂,而長期來看,宏觀及產業趨勢則確保了銅的關鍵地位。
全球銅供應面臨的壓力已達歷史高點。一項研究顯示,由於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的阻礙,超過全球礦山產能四分之一(約 640 萬噸)的銅供應能力處於停滯或暫停狀態。這些瓶頸並非地質技術障礙,而是治理和社區參與衝突的結果。
主要銅儲備國的供應困境尤為突出:
- 秘魯:擁有最大份額的未開發銅資源,每年約 180 萬噸。如果這些項目能夠釋放,秘魯的年產量可望超過 400 萬噸,超越剛果民主共和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銅生產國。然而,像 La Granja 這樣的大型項目仍因公共不信任和環境問題而被阻礙。
- 智利:儘管仍是全球主要供應國,但智利國有巨頭 Codelco 在八月份的銅產量僅為 93,400 公噸,創下二十多年來的最低月度紀錄,較去年同期大跌 25%。這主要是受到七月底 El Teniente 礦場發生的重大事故影響,該事故導致活動停擺超過一週,並促使公司調降年度產量預測。全球最大的銅礦 Escondida 八月份產量為 105,100 噸,但 Collahuasi 礦場的產量因礦石品質下降而遠低於去年水平。
- 美國與巴拿馬:美國的 Resolution Copper 項目因原住民和環境反對而長期停滯。巴拿馬的 Cobre Panama 礦場,在 2022 年曾生產 35 萬噸銅,但自 2023 年 11 月以來一直閒置。
在精煉銅市場,中國國內產量在九月份出現顯著下滑,銅陰極產量環比下降 4.31%,減少了 50,500 公噸。這一下降主要歸因於計劃內維護的煉廠數量增加,以及廢銅供應持續緊張,許多企業難以採購原料。進入十月份,由於大型維護導致的影響預計將大幅增加,SMM 預計國內銅陰極產量將進一步環比下降 3.43%。如果廢銅供應緊張的狀況持續,加上部分冶煉廠計畫在十一月進行維護,產量可能會繼續面臨下行壓力。
與供應端的挑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銅的結構性需求持續強勁。銅的需求正在被兩大宏觀趨勢推動:首先是能源轉型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其次是數據中心的大規模建設。電氣化浪潮使得對這種佈線金屬的需求持續激增,加劇了供應不足的壓力。
銅供給面臨全球超過四分之一供應受 ESG 因素限制、智利主要生產商產量跌至幾十年低點,以及中國精煉銅生產受原料短缺影響而連續走低的三重困境。鑑於能源轉型和數位經濟帶來的長期需求保證,供應端的任何進一步中斷都可能對銅價構成強勁的上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