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科技自主為主軸,川習會談什麼?【群益獨家觀點】
陸港股指數收盤表現

盤面看法
中國十五五規劃草案出爐,在美中科技競爭的敘事下,大力強調科技自主,以新質生產力為主要方向,同時強調內需提振的必要,未來五年中國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外部壓力下實現科技突破與消費提振的雙平衡。
此外,明日將迎來川習在韓國會談,外界關注川習會將討論的議題,中短期包括延長關稅休戰、恢復農產品貿易、芬太尼執法合作與TikTok協議。
但長期美中在科技、軍事與能源領域的結構性對抗仍難緩解,中美關係將進入「競爭中有限合作」新階段。目前市場情緒偏正向,科技與航運類股短期受惠。
明日將迎來10月陸港股指數期貨合約到期,注意市場波動,可準備提前換約。
十五五:科技自主為主軸
十五五強調科技自主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十五五」時期主要目標,強調科技自立自強要大幅提高,並維持製造業合理比重,建構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被視為應對外部壓力、鞏固長期增長動能的核心方向。
在美中新一輪貿易磋商前夕,中國公布五年規劃初稿。分析指出,中國正加倍押注先進製造業,短期仍倚賴外部需求支撐成長,而內需依然疲弱。規劃強調半導體、人工智慧、航太、交通、網路強國等領域,以催生「新質生產力」。
促進內需與市場一體化
公報提到要「促進消費和投資、破除全國統一大市場卡點」,強調消除區域障礙、減少無效投資與產能過剩。市場認為這是為長期經濟再平衡鋪路,雖政策對福利支出仍採「量力而行」態度,但已顯示政府對內需提振的重視。

結構調整與長期挑戰
高盛認為官方聲明展現了實現全年經濟目標的決心,全年GDP成長4.9%具上行風險。但多數經濟學家預期中國未來十年平均年增長約4.5%,主要挑戰在於居民消費疲軟、消費占GDP比重僅約40%。中國經濟或持續「雙速成長」──出口支撐增長,直至外需轉弱後才真正依賴內需。

總結
公報消息公布後,陸港股市上揚,科技股領漲。在美國科技與貿易脫鉤加劇背景下,「十五五」對科技自強與製造業升級的強調,延續自2020年以來的戰略應對邏輯,中國加速自給自足佈局。
「十五五」規劃延續中國「製造立國」與「科技強國」雙軌戰略,政策語調略轉向發展優先。
未來五年將是外需導向與內需潛能並行試探期,關鍵在於能否在外部壓力下實現科技突破與消費提振的雙平衡。

川習會談什麼?
川普和習近平預計周四10/30將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兩人有望在此次見面時敲定雙方談判代表達成的框架協議。
川習會潛在議題前瞻
| 議題 | 重點內容 | 潛在結果/預期 | 難度 |
|---|---|---|---|
| 稀土出口管制 | 中國考慮推遲一年實施新限制;美方尋求穩定供應鏈 | 雙方或宣布「技術性延緩」,但美國不會取消自身出口管制,屬戰略性暫和 | 較低 |
| 大豆與農產品貿易 | 中方擬「大量」採購美豆;為川普提供政治加分 | 預期達成協議,中方恢復部分採購,美方或象徵性減少關稅 | 較低 |
| 芬太尼與執法合作 | 中方加強管制前體化學品,美方降低部分關稅 | 雙方可能簽署執法合作備忘錄,形成「關稅換合作」模式 | 較低 |
| 關稅休戰延長 | 原定90天暫停期屆滿在即 | 延長機率高,川普或宣布放棄對中違約調查,貿易戰火暫息 | 較低 |
| 海事物流與造船業收費 | 雙方調整港務費、解除部分制裁 | 象徵性互讓,緩解航運摩擦 | 較低 |
| TikTok協議 | 雙方已在馬德里達成框架共識 | 可能簽署最終協議,TikTok得以留美運營,川普可宣示「保障數據安全」政治成果 | 較低 |
| 出口管制(高科技) | 中方要求美取消子公司制裁條款;美方拒絕 | 僵持不下,高科技脫鉤仍持續 | 無法確定 |
| 俄烏戰爭與俄油 | 川普希望中方向普丁施壓 | 中方不太可能明確表態,或以「和平倡議」回應 | 無法確定 |
| 核武庫 | 川普提議三邊談判,中方拒絕 | 無實質進展 | 無法確定 |
| 互訪安排 | 雙方探討2026年互訪 | 若會晤順利,可能成為新「戰略溝通機制」起點 | 較低 |
| 對美投資 | 中方願投資1兆美元換取放寬安全審查 | 美方或有限度鬆綁部分產業,尤其綠能與製造業 | 無法確定 |
| 台灣問題 | 川普淡化軍事衝突可能性,美方仍堅持支持台灣 | 中美仍將「保留分歧」,但避免升溫 | 較高 |
| 留學生與人文交流 | 美方擬放寬中國學生簽證 | 可能作為「軟性成果」公布,緩和輿論氣氛 | 較低 |
資料來源:彭博
潛在結果格局
1. 短期(1–3個月)
- 預期會後將宣布「階段性協議」:包括延長關稅休戰、恢復農產品貿易、執法合作與TikTok安排。
- 市場情緒偏多,科技與航運類股短期受惠。
2. 中期(2026年上半年)
- 稀土與出口管制問題將成為下一輪談判焦點。
- 若美國總統選舉臨近,川普可能進一步追求外交突破以鞏固選情。
3. 長期(戰略層面)
- 中美關係或進入「競爭中有限合作」新階段。
- 科技、軍事與能源領域的結構性對抗仍難緩解。
指數日線圖








本週經濟行事曆

下週經濟行事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