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晤釋放緩和信號 市場情緒回穩進入盤整期【群益獨家觀點】
陸港股指數收盤表現

盤面看法
本週中美領導人會晤後,雙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達成多項暫時性共識,市場普遍視為短期緩和信號。美方宣布將芬太尼相關產品關稅自 20% 降至 10%,中國商品整體關稅降至約 47%,並延長互惠關稅協議一年。同時,中國承諾恢復採購美國黃豆,為美國農業出口帶來提振。科技方面,美國暫停擴大對中國企業的高階 AI 晶片出口限制一年,中方則暫緩稀土與碳酸鋰等關鍵原料的出口管制。雖然這些措施為中美關係帶來短期緩解,但市場普遍認為缺乏結構性突破,長期緊張仍存風險。整體而言,本次會晤降低了短線不確定性,價格表現上略顯疲乏,近幾日震盪整理,待籌碼有明顯表態再行操作。
中美貿易角力戰或已結束 冷戰仍將繼續
雖然此次兩國元首在 APEC 上的談判進展看似順利,譬如芬太尼相關的關稅降至 10% 、取消稀土關稅和恢復黃豆採購等,但就一些關鍵議題上,缺乏實際的細節,且對等關稅的部分是「繼續暫停實施一年」,而非直接取消。短期內緊張局據已經顯著緩。但從兩國關係的發展規律來看,貿易緊張關係再度加劇的風險依然存在。
兩國元首會晤後中美雙方在不同問題上的立場
|
議題 |
會前狀況 |
會後結果 |
評估 |
|
芬太尼 |
美國對中國商品維持 20% 關稅,表面上理由是中國在芬太尼管制上的合作不足。 |
美國將把與芬太尼相關商品的關稅降至 10%,中國承諾加強合作以遏制芬太尼流入。 |
降低美國對中國的實際關稅至約 30%,中國估計出口損失減少約 50%;但仍不確定中國將採取何種行動以滿足美方要求。 |
|
對等關稅 |
雙方維持 10% 的互惠關稅,依據 5 月的貿易休戰協議。 |
雙方同意將該協議延長一年。 |
暫時帶來緩解與明確性,但未永久延長意味雙方仍保留籌碼,未來緊張情勢可能再起。 |
|
黃豆 |
中國幾乎停止購買美國黃豆與能源產品,起因於美國年初加徵關稅。 |
中國承諾今年採購 1,200 萬噸美國黃豆,並購買未具體說明數量的美國石油與天然氣。 |
滿足川普兩項主要訴求,若全面落實,將有助於緩解美國豆農壓力;但中國先前在第一階段協議中未完全履約。 |
|
半導體與美國出口管制 |
美國限制高階 AI 晶片對中國出口,並擴大出口管制至受制裁的中企子公司,同時考慮進一步切斷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管道。 |
美國將暫停擴大出口管制一年,並討論部分 AI 晶片的出口,但不包括 Nvidia 的 Blackwell 晶片。 |
這是美國出口限制升級的戰術性暫停,對中方而言只是緩和壓力的短期勝利,非長期戰略突破。 |
|
關鍵礦物 |
中國計劃推出新的關鍵礦物許可制度,範圍擴及含有中國礦物的外國製品,並在年初實施進一步限制。 |
中國將暫停新制度一年,並「進行研究以完善具體計畫」。 |
延後但未消除不確定性,仍保留既有管制措施,市場對中國關鍵礦物政策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
|
台灣 |
中國加強對台壓力,並據傳打算要求美國改變對台獨的立場。 |
川普表示,會中未討論台灣議題。 |
習近平幾乎可確定仍提及台灣問題,但主要為重申中方立場;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影響美方政策。 |
|
俄烏戰爭 |
川普原計畫敦促習近平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並採取行動促進烏克蘭和平。 |
川普稱雙方未具體討論中國削減俄油購買,但有提及合作以結束戰爭。 |
中國不太可能採取實質行動迫使俄羅斯談判,顯示此次會晤對烏戰局影響有限。 |
|
TikTok |
雙方曾於馬德里達成協議,美方表示 TikTok 將轉移多數股權給美國企業,並授權其演算法。 |
美國表示協議已完成;中國則稱將「妥善解決與美方相關問題」。 |
細節仍不明確,尚不清楚該安排是否能滿足美國先前的國安疑慮。 |
資料來源:彭博, 群益期貨整理
以短期的貿易戰降溫爭取時間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對美國來說,達成協議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關稅引發的通膨,減輕圍繞對電動車和飛機等民用和軍用領域都至關重要的稀土供應的擔憂。對於中國,隨著出口壓力減弱,可以集中更多精力應對經濟面臨的深層內部挑戰,騰出空間與其他地區發展更廣泛的經貿聯繫。同時也會對其他經濟體面臨的稀土制約得到緩解。
對其他出口型經濟體的影響

對全球其他地區而言,中美達成協議意味著中國在美國市場的相對競爭力將提升。短期內,其他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可能因此受到更大衝擊。由於喪失相對於中國大陸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電子產業領域,部分亞洲經濟體的影響將更為明顯。根據估算,台灣對美出口損失比例可能由 3% 升至 8%,東協國家的損失則將從 21% 增至 25%。
從長期來看,仍存在幾項平衡因素:
- 中國對美出口關稅仍高於多數經濟體,對這些經濟體而言反而可能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
- 中國最新的「十五五」規劃中,提出與其他經濟體建立更緊密的經貿合作。例如,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將有助於促進出口與就業,使這些經濟體仍能從全球供應鏈調整中受益。
出口管制暫緩一年
此次中美會晤在出口管制方面取得暫時進展。美國同意對部分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及其子公司暫緩出口管制措施一年,北京方面也同步宣布延後本月預定推出的新出口管制規定一年。此舉被視為雙方在科技領域緊張關係中的短期緩衝。
可能允許恢復出口 H20 晶片
彭博推測,因為放寬出口恐引發美國鷹派反對,川普與習近平並未直接討論 Blackwell 晶片出口事宜。若開放輝達的 B30A 晶片對中出口,中企只需增加 20% 成本就可在 AI 方面的表現匹敵美國。不過雙方有針對其他晶片問題進行討論,美方可能允許輝達恢復出口 H20 晶片,但是否同步放寬其他產品仍不明確。
中方回應與後續觀察
作為回應,北京宣布暫緩實施稀土與碳酸鋰出口限制一年。但對於美國來說,一年不足以改變全球供應鏈依賴結構,稀土仍舊高度依賴中國供應。整體而言,雙方暫緩措施有助於降低短期摩擦、爭取談判空間,但若任一方違約,科技競爭局勢仍可能再度升溫。
台灣與烏克蘭議題
川普表示,會晤中未就台灣議題進行討論,儘管外界認為習近平極可能在私下提及。
在烏克蘭議題上,川普指出,雙方僅同意「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但未具體談及中國是否會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作為俄油最大買家,中國理論上有能力影響俄方收入與談判進程,但若不採取實際行動,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不太可能出現重大變化。
仍待釐清的問題
雙方尚未明確說明協議細節與實際執行範圍,特別是哪些產品將納入暫緩出口管制名單,以及未來是否有延長可能。此外,雖然此次會談緩解了短期緊張,但若未能在後續談判中達成更具體成果,未來數月內仍存在摩擦升溫的風險。
指數日線圖








本週經濟行事曆

下週經濟行事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