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恢復小麥採購 市場聚焦 WASDE 報告重啟【群益獨家觀點】
農產品價格
黃豆 | 中國恢復大規模採購美豆 市場期待出口動能回升


黃豆日線圖
小麥 | 傳中國恢復購買美國小麥 帶動期價反彈近 2%
據彭博報導,中美領導人會晤落幕後,中國傳出近一年多以來首次尋求自美國進口小麥的消息,帶動小麥價格昨日上漲 1.78%。
消息人士指出,亞洲最大經濟體的一家主要糧食進口商於週末詢問了 12 月至 2 月期間從美國裝載的貨物。根據 AgResource 公司上週報告,近期交易商對美國軟紅冬小麥的詢價明顯增加,市場普遍解讀為「對美國穀物需求改善」的訊號。該報告估計詢價量介於 24 萬至 40 萬噸,雖尚未獲官方確認,但市場反應熱烈。由於美國小麥約有 40% 用於出口,其中近一成出口至中國,此次採購消息被視為對美國小麥的顯著利多。
白宮上週週末的聲明指出,北京已同意重新開放美國農產品出口市場。這項聲明是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韓國會晤後發布。美方同時證實,中國已取消 3 月份針對美國小麥的進口禁令,顯示雙邊農產品貿易關係出現回暖跡象。
不過,由於中國國內小麥供應仍然充裕,北京方面已採取措施穩定內部價格,使今年前九個月小麥進口總量較 2024 年同期下降逾三分之一。然而,市場普遍認為中國對美國穀物的採購興趣正逐步回升。
天氣方面,全球冬小麥正值播種期,反聖嬰現象在中長期仍被視為潛在利多。氣象預報顯示,美國主要冬小麥產區本週將轉為乾燥,市場關注這是否可能影響土壤濕度與後續產量表現。

小麥日線圖
玉米 | 玉米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靜待 WASDE 報告出爐
隨著中美領導人會晤落幕,市場焦點重新回到玉米基本面。不過,由於美國政府關門,農業部多項統計暫時停止更新,使得基本面變化有限。依據往年經驗推估,目前美國玉米收成已接近尾聲,整體供應仍相當充裕。過去因農民自黃豆轉種玉米導致供應增加,使價格上行空間受限。不過,低價水準仍支撐出口與國內需求,乙醇生產亦維持穩定,對市場形成一定支撐。
此外,美國農業部(USDA)於 10 月 31 日公告,將於美國時間 11 月 14 日(週五)發布最新的《農產品供需月報》(WASDE)及《農產品產量報告》(Crop Production)。原先市場普遍預期 10 月報告中可能下修美國玉米單產數據,對玉米價格而言屬正面訊息,因此這回恢復公布可以留意是否有下調美國玉米單產的數據。
南美方面,本週巴西第一季玉米播種進度達 42.8%,略低於五年平均的 44.5%。根據 CONAB 資料顯示,主要產區近期降雨頻繁,大多數作物品質未受明顯影響,僅 Parana 省因週末降雨過多導致局部作物受損,影響程度仍待評估。
至於再生能源政策部分,美國環保署(EPA)尚未公布新的進展。根據彭博報導,若要等待政策帶動需求增長,恐須至年底才可能出現具體更新。


玉米日線圖
經濟行事曆
ONI指數 | 正常天氣 -0.3
雖然 ONI 指數 -0.3 仍屬於正常天氣,不過 NOAA 已經提前宣布反聖嬰現象已經到來,留意美國、巴西及阿根廷農產品生長情況是否受到乾旱影響導致減產。如果產量減少、供給減少,容易推升農產品價格。
ONI指數

聖嬰反聖嬰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