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本壓力仍存,但外資對中國興趣回升【群益獨家觀點】
陸港股指數收盤表現

盤面看法
中國在經濟基本面上仍有壓力,10月出口因貿易戰影響而大幅下滑,彭博預計中國的通縮將延續到2026年中;但另一方面,近期外資對於中國資產的興趣有所回溫,原因是看好中國資產的估值。
此外,在中美貿易戰再度暫緩後,中國發行的美元債券引發市場的超額需求,此舉被視為重建中國美元債定價基準的關鍵,也展示中國主權信用穩健。
陸港股上周持續震盪整理中,建議待市場表態再操作。
中國基本壓力仍存
PPI通縮略緩,價格戰尚未根治
10月中國PPI同比下降2.1%,雖較9月(-2.3%)略有改善,但仍顯示製造端價格壓力頑固存在。
統計局指出,光伏設備、電池、汽車等行業遏制無序競爭的政策已見成效。高科技、創新產業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抵銷通縮壓力。
CPI小幅回升,假期效應難持久
10月CPI同比上漲0.2%,扭轉9月的-0.3%,主因為國慶長假刺激需求。
核心CPI上升至1.2%,連續六個月回升,為2024年3月以來最高,顯示內需動能略有改善。
但彭博認為假期因素消退後,通脹回升動能有限。

出口降溫,製造業疲弱
中國10月出口大幅下滑,遠超預期,反映外需疲軟。民間PMI顯示中小出口企業訂單降幅創5月以來新高,與中美航運量指數同步低迷。
保銀資管表示「出口勢頭放緩,中國須更多依靠內需拉動。」

通縮仍將延續至明年中
彭博估算2025年第四季GDP平減指數將連續第11季為負,顯示物價疲軟形勢難改。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競爭加劇,反內卷政策需繼續發力,以防價格再度陷入惡性下行。
但外資對中國興趣回升
外資看好中國資產的估值吸引力
儘管基本面壓力猶存,外資對中國興趣回升,摩根士丹利與華平投資均看好中國資產的估值吸引力。
MSCI中國成分股數量回升,有助吸引被動資金流入。A股上周逆勢上漲0.8%。

中國重返美元債市場引爆超額需求
中國發行總額40億美元的美元主權債,吸引高達1,181億美元的訂單,超額認購近30倍。需求強勁帶動二級市場價格飆升,殖利率較美債收窄約40個基點。
彭博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企業美元債發行量已達900億美元,有望創三年新高。此前,受房地產危機與美聯儲升息影響,發行量一度暴跌。
此次主權債發行被視為重建中國美元債定價基準的重要一步,有助於完善收益率曲線,提振企業海外融資信心。

指數日線圖








本週經濟行事曆

下週經濟行事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