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機構展望更悲觀,油價壓力山大【原油週報】
IEA第六度上修供給過剩預期,美國產量續創新高
國際能源署(IEA)於周四發布月報,將2026年的原油供給過剩預期再度上修至每日400萬桶,已連續第六個月上調,顯示原油基本面更加悲觀。原因在於 OPEC+ 與美國持續增產,預計明年原油供給將創歷史新高,加上需求成長疲弱,使IEA對原油前景的看法更顯悲觀。
美國能源署(EIA)原油庫存數據方面,上週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大增641.3萬桶,產量再度增加21.1萬桶至每日1,386.2萬桶。在油價尚未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美國原油公司持續提升產能以維持市佔率。先前提到,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油價底線約在每桶50美元,只要油價不跌破此區間,產能就不至於大幅滑落。在美國產能持續放量之下,OPEC+的增產策略則受到壓抑。
IEA上修2026年原油供給過剩至400萬桶/日

OPEC供不應求預期遭推翻,明年供需平衡更悲觀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10月月報中曾預期今年第三季的原油市場將出現40萬桶/日的供給缺口,但在11月報數據中,第三季數據卻出現了50萬桶/日的供給過剩,原因不外乎來自於OPEC本身的持續增產,以及美國產能的大開,原油價格的滑落也讓OPEC感到擔憂,並在上次的會議中提到將暫停2026年第一季的增產措施。在原油供需平衡較為悲觀之下,美國能源巨頭-雪弗龍公司CEO,在受訪時表示 2026年原油價格可能較液化天然氣面臨更大的壓力,主要原因來自於原油的需求會呈現季節性的增減,並且在能源轉型及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原油的需求成長將放緩,但供給則持續的增加。IEA 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提到,到2030年前原油需求將因電動車的普及而呈現持平或下滑,但後續在電動車普及放緩後,原油需求將回歸成長。
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創近兩個月低,印度持續減少購買
根據彭博的船舶追蹤數據,截至 11 月 9 日的四週內,俄羅斯原油出口量較前週下滑 13 萬桶至 345萬桶/日,創近兩個月低點。上月美國加大對俄羅斯原油出口的制裁,導致部分亞洲買家表示將縮減採購量,造成大量俄羅斯原油滯留於油輪上,未知目的地船隻數量顯著增加。不過,這些船隻多正駛往蘇伊士運河,前往亞洲的意圖明顯,最終買家僅在船隻抵達後才會顯現。整體來看,俄羅斯仍積極透過隱匿方式出口原油。
在亞洲方面,近幾週俄羅斯出口至中國與印度的原油運輸量呈現明顯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未知目的地的運輸量大幅上升,使整體運輸量並未較上月明顯減少。這顯示俄羅斯持續透過隱匿手段維持出口,在制裁影響下,俄油出口尚未出現斷崖式下跌,對當前油價的提振效果相對有限。若美印貿易協議包含美國原油的採購作為俄油替代,將有助於支撐美油需求,並部分緩解美國原油庫存過剩問題,有利紐約輕原油價格表現。
中國印度等國俄油購買量減少,但未知目的地運輸量卻出現大增

俄羅斯原油月均出口量下滑至近2個月低點

本周觀點
本周三大能源機構都分別發布了報告,對於原油的基本面可說是更加的悲觀,供給持續受到美國、OPEC增產而推升,需求持續疲軟,2026年將面臨大幅供給過剩,為油價的展望帶來沉重的打擊。但另一方面,俄羅斯受到美國的加大制裁、以及烏克蘭對於能源設施的打擊,油價的底部仍有一定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