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鮑威爾?特朗普這步棋讓全球市場膽寒
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試圖通過施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來達成降息目的。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經濟學家和高級研究員麗貝卡·帕特森(Rebecca Patterson)發文警告稱,特朗普政府對美聯儲的施壓行爲存在高風險且可能適得其反。
幾個月來,特朗普一直呼籲美聯儲放寬貨幣政策,近期更是加碼要求鮑威爾辭職。最近幾天,白宮似乎又開闢了一條危險的新戰線,而且在法律上可能尚屬可行:嘗試以美聯儲翻新工程超支爲支點,爲“有因罷免”美聯儲主席構建理由。
帕特森分析稱,讓央行被視爲政治工具的風險顯而易見,只需粗略回顧海外類似做法便可得出警示。她說,即使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韌性足以緩和美聯儲聲譽受損的衝擊,後果幾乎也可以預見:家庭與企業長期借款成本上升,美元走軟,從而推高通脹。
匈牙利和土耳其央行淪爲政治工具的警示
帕特森擺出匈牙利和土耳其兩個例子。這兩國領導人在面對預算赤字、通脹壓力和刺激增長的訴求時,都打破了制度規範並修改法律,以確保央行服務於政府的政治目標,結果通常是人爲壓低利率,意圖加速經濟增長。
首先是匈牙利。該國央行自1991年起獨立運作,但過去約15年來,政府多次試圖影響貨幣政策決策,通過增加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數量“改造”決策結構。2011年通過修改法律削弱央行獨立性後,三大評級機構將匈牙利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導致借款成本攀升,該國貨幣福林貶值。
儘管如此,政府對央行的掌控並未停止,今年,維克多·歐爾班(Viktor Orban)領導的青民盟(Fidesz)又提出立法,擬將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從9人擴充至11人,並新增由歐爾班直接任命的副行長。
不出意料,自2011年以來,匈牙利貨幣相較歐元持續走弱,幅度超過波蘭、捷克等地區貨幣。這一貶值加劇了通脹,匈牙利的平均通脹率高於其鄰國。俄烏衝突進一步惡化了該國的通脹問題,迫使央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最終導致2023年經濟陷入衰退,全年GDP增長僅0.6%。
帕特森指出,土耳其央行的政治化程度更甚,金融市場代價也更爲慘烈。
2018年,在通脹超過15%(遠高於該國5%的目標)之際,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發佈法令,宣佈其有權任命央行行長、副行長及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並廢除資歷要求。此舉導致標普和穆迪下調土耳其主權信用評級。
不到一年,埃爾多安便罷免堅持利用高利率抑制通脹的央行行長,另擇親信上任。此後幾年,他多次更換央行高層。
低利率並未帶來好處。自2018年大選以來,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累計貶值88%,在同期新興市場中僅次於阿根廷比索的慘烈表現。央行降息及貨幣貶值推升了消費物價通脹,2022年年內漲幅曾高達85%以上,迫使央行轉而激進加息。
帕特森稱,對比之下,美國二戰以來最糟糕的通脹紀錄僅爲1946年的18.1%和1979年的13.3%。土耳其當前通脹仍高達約35%,央行基準利率已提升至46%。土耳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18年初的11%升至當前近30%。貶值里拉帶來的少數“紅利”就是外國遊客受惠於低匯率。
特朗普政府爲何還要效仿?
帕特森指出,從特朗普7月9日的社交媒體貼文看,其一大動因似乎是美國不斷膨脹的預算赤字融資成本。
特朗普不久前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將進一步推高赤字。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美國國債利息支出已超過國防開支。未來十年,彼得·G·彼得森基金會預計利息支出將累計達1.8萬億美元,超過同期醫療保險的預計支出。
帕特森稱,美國政府還希望通過降息幫助擴大出口,因爲美元走弱將提升出口競爭力。特朗普或許也盤算過,低利率可能支撐住房和股市表現。土耳其的例子顯示,儘管央行政策、管理混亂,但其中國股市表現不錯,特別是自2021年以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爲土耳其投資者將股票視爲優於本地債券的財富儲存工具。
帕特森說,這可能只是最樂觀的情景,而且,即便特朗普換掉鮑威爾,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如願降息。
特朗普提名的新任主席仍需獲得參議院批準,且能否順利罷免鮑威爾本身就可能引發一場棘手的法律戰。此外,利率政策調整還需12名FOMC投票委員中的多數同意。
眼下,公開支持儘快降息的委員僅有兩位,且均是特朗普時期任命的官員。
帕特森分析稱,事實上,特朗普若真想達成低利率目標,唯一有保障的路徑仍是通脹回落或就業市場疲軟。目前,美聯儲偏好的通脹指標仍接近3%,高於2%的目標。
即使美聯儲真的降息,這也不代表美國國債收益率會下降。匈牙利和土耳其的經驗表明,在短期利率下降後,長期國債收益率反而上升,部分原因是投資者要求更高的長期回報以補償通脹和政治風險。
實際上,這樣的投資者行爲已體現在美國市場——美聯儲降息之際,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卻在上漲,推高了住房按揭和汽車貸款等消費者融資的成本。
帕特森指出,美聯儲獨立性繼續削弱,還可能引發跨國擔憂。特朗普可能會把美聯儲的“美元互換額度”,即美聯儲在壓力時刻爲海外央行提供美元流動性的安排,當作類似關稅的談判籌碼。
近年來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總統都曾公開支持央行獨立,這背後有深刻原因。
他們一致認同財政責任與法治,也清楚即使美聯儲偶有失誤,政治獨立仍有助於維護其公信力,而這正是吸引全球投資、讓美國成爲可靠投資目的地的關鍵。如果失去這種穩定性與可預期性,美國將面臨喪失經濟與金融市場特殊優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