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 首頁
  2. 全球財經
  3. 最新

共慶對伊“勝利”背後,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分歧難掩!

schedule 2025/07/09 16:55:03

週一,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以色列總內塔尼亞胡會面時,共同沉浸在對伊朗“勝利”的喜悅中。但這場團結的表象下,兩人在伊朗、加沙及更廣泛中東地區的終局目標上存在分歧。

對伊“勝利”的短期性共識與後續策略分歧

兩位領導人都高調宣揚上月對伊朗核設施打擊的成功,稱此舉延緩了伊朗核計劃。但兩名外交官表示,情報評估顯示伊朗仍藏有濃縮鈾儲備,且具備重建能力,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都清楚,這場“勝利”更多是短期成果,而非戰略性勝利。

外交官稱,兩人的分歧在於如何進一步向伊朗施壓。特朗普表示,其首要任務是倚重外交,追求“確保伊朗永不發展核武器”這一有限目標——伊朗始終否認有此意圖。

相反,一位瞭解內塔尼亞胡想法的消息人士稱,以色列總理希望動用更多武力,迫使伊朗做出根本性讓步(必要時甚至不惜讓伊朗政府倒臺),放棄以色列視爲“生存威脅”的核濃縮計劃。

關於加沙局勢的分歧

這種分歧在加沙地帶同樣顯現。

急於塑造“全球和平締造者”形象的特朗普,正推動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巴勒斯坦領土停火,但戰後協議框架尚未明確,終局仍存變數。

內塔尼亞胡雖公開支持停火談判,卻稱自己致力於“徹底瓦解哈馬斯”,哈馬斯是伊朗的戰略盟友。這位以色列總理希望將剩餘哈馬斯領導層驅逐(可能送往阿爾及利亞),但這一要求遭到哈馬斯斷然拒絕。兩名中東官員表示,短期停火與持久解決方案之間的鴻溝依然巨大。

此外,瞭解內塔尼亞胡想法的消息人士稱,他對美國重啓與伊朗的核談判感到不滿。本週預計在挪威舉行的談判,是美伊在對伊以衝突以來的首次外交接觸。內塔尼亞胡反對任何可能爲伊朗政權提供經濟與政治喘息空間的舉動。

內塔尼亞胡求“利比亞模式”,特朗普欲借外交達成“歷史性突破”

上述消息人士稱,內塔尼亞胡希望伊朗完全照搬“利比亞模式”:在嚴格監督下徹底拆除核設施與導彈基地,放棄本土鈾濃縮(即便用於民用需求)。

西方與地區官員表示,以色列尋求的並非外交解決方案,而是伊朗政權更迭。內塔尼亞胡清楚,若伊朗拒絕放棄核野心,以色列要採取進一步行動,至少需要白宮的默許(甚至直接支持)。

但外交官們稱,特朗普的目標不同。在6月對伊打擊後,他認爲這是向伊朗施壓達成協議的契機,渴望實現“與伊朗復交”這一長期未竟的外交壯舉。

週一,特朗普稱“未來可能取消對伊制裁”。上同日,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在X平臺發佈的帖子引人關注,他稱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認爲“美國投資者可赴伊朗,活動不受阻礙”,暗示伊朗或將經濟合作納入協議考量。

但西方與地區官員指出,伊朗統治者面臨兩難:若不放棄核野心,可能遭新一輪打擊;若屈服,將在中國面臨羞辱。因此,他們可能拖延談判,不願徹底退出核計劃。這對急於達成協議、獲取經濟收益的特朗普而言,無疑也是難題。

以色列的“備用方案”與美國的“對沖策略”

瞭解內塔尼亞胡想法的消息人士稱,以色列的“備用方案”很明確:通過定期打擊實施“持續遏制”,防止伊朗核計劃死灰復燃。在對伊空戰之後,以色列重申其地區無可匹敵的軍事強國地位,即更願動武,且能精準打擊,近乎不受懲罰。

與此同時,美國採取的是“對沖策略”。儘管以美鷹派仍希望伊朗政權更迭,但特朗普顯然不願承擔這一計劃所需的巨大軍事、政治與經濟成本。

美國打擊伊朗後,特朗普迅速宣告勝利。儘管他稱“若伊朗繼續濃縮鈾至危險水平,可能考慮再次轟炸”,但將6月22日的行動描述爲“大膽、精準的一次性行動”。

內塔尼亞胡的“未竟事業”

華盛頓智庫中東研究所伊朗項目主任亞歷克斯·瓦坦卡(Alex Vatanka)稱,特朗普反覆宣稱“伊朗核計劃已被摧毀”,與其說是勝利宣言,不如說是警告:“別再要求更多”,以暗示他已做得夠多,不願進一步捲入。

前美國外交官、波斯語專家艾倫·艾爾(Alan Eyre)表示,儘管內塔尼亞胡及其鷹派盟友言辭激烈,但並未提出可行的政權更迭路線圖。與伊拉克不同,伊朗沒有能推翻統治精英的可靠反對派,且有強大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守護政權。

瞭解內塔尼亞胡想法的人士稱,伊朗的防空系統已受損、核設施被削弱、代理人武裝頭目被清除、威懾力動搖,但其重建與重整的窗口會隨時間擴大。

因此,外交官與兩名中東官員表示,對內塔尼亞胡而言,這是“未竟的事業”——關乎戰略與生存,遠未結束。

本文來源:
文章標籤
::: 群益證券 群益投顧 群益保險 群益投信 群益香港
期貨總公司:(02)2700-2888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97號B1
台中分公司:(04)2319-9909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2段633號3樓之6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