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
風險之衡量 |
1. |
市場風險之量化衡量
|
|
統計基礎衡量法:線性商品(股票)的風險值(Value at Risk-VaR)以變異數共變異數(Variance Co-Variance:RiskMetrics Approach--EWMA)方法,計算次一個營業日投資組合在設定信賴度下的最大可能性風險。非線性商品(選擇權)的風險值,以Delta-Gamma Approximations方法分別相互抵消各交易契約的風險後,計算次一個營業日投資組合在設定信賴度下的最大可能性風險。為驗證模型估計的準確性,回溯測試(Backtesting)是以前一日庫存部位的實際評價損益(T-1日P&L)來測試原預估風險值在一年內的穿透次數。
|
|
敏感性分析衡量持有部位對個別風險因子(例如:利率及匯率等)的敏感程度。本公司對於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分析包括自有海外資金及國外期貨商品手續費收入之評估分析。
|
|
壓力測試為模擬及衡量異常市場變動對投資組合價值變動的影響,作為擬具因應措施之依據。現階段對投資組合的壓力測試目標,以加權指數或是標的股票股價變動正負15%為參考之依據。
|
|
本公司自營部位之風險控管包括:
|
|
(1) |
損失上限控管-依據各交易員交易策略與資金額度訂定每月/季與年度損失上限,再另行訂定部門的每月/季與年度損失上限。 |
(2) |
保證金上限控管-盤中與留倉部位資金使用上限額度。 |
(3) |
留倉部位上限及Open Delta值控管-計算各交易員留倉部位與整體留倉部位Open Delta值上限。 |
(4) |
國內與國外期貨交易未平倉部位所需保證金金額的比率控管(所持有以國內證券、證券組合或股價指數為標的之期貨契約、選擇權契約與期貨選擇權契約未沖銷部位所需原始保證金金額,加計從事選擇權契約交易所支付之權利金,減除從事選擇權契約交易所收取之權利金後之金額)-國內期貨市場部分不得低於國外期貨市場部分之百分之二百。 |
(5) |
選擇權交易成交價格檢核-利用選擇權異常交易查詢對每筆成交沖銷與被沖銷部位的隱含波動率與結算價隱含波動率比對是否異常。 |
|
2. |
信用風險之量化衡量
|
|
彙總資料,信用風險之衡量應計算預期信用損失(信用暴險金額、交易對手的違約機率及回收率等資訊)與未預期信用損失,並且量化信用風險值
|
|
本公司信用風險管理包括:
(1) |
交易前之信用評估徵信作業:交易前應審慎評估交易對手的信用程度,並確認交易之適法性。 |
(2) |
信用分級管理:對於特殊信用程度之客戶交易,特別列管。 |
(3) |
交易後之信用監控:對於不同客戶及其部位損益應定期檢視其信用 狀況,並對各種信用加強(包括擔保品)措施定期評估及監督管理。 |
(4) |
其他有效降低信用風險之措施,例如擔保品、保證、信用風險淨額抵銷協議等。 |
|
3. |
流動性風險衡量
|
|
市場流動性風險管理:
為避免市場流動性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本公司對於業務單位及自有資金投資部位之集中程度及市場成交量概況等,均進行市場流動性風險量化管理。此外,亦針對持有單一公司所發行之有價證券設有持有額度上限,藉以有效控制市場流動性風險。
|
|
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
財務處為獨立於各業務單位之資金調度單位。為控管資金流動性風險及考量各項商品與不同國內外市場的資金需求,財務處每日編製「上手保證金存提表」、「有價證券買賣申請書」、「客戶期貨保證金權利金專戶入出單」及其他管理報表經覆核及核准後由專人執行並且存檔備查。 |
4 |
作業風險之量化衡量
|
|
作業風險包括內部人員、作業流程與資訊系統風險及外部之事件所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之風險,與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同等重要,必須收集及整理作業風險的相關資料(內容包括:發生時點、事件型態、文件記錄與損失狀況),以進行適當之量化衡量與管理。
本公司已經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並且由稽核室按照所規範之作業程序及控制重點定期查核及專案查核,以針對業務及交易流程中之作業風險控管
|
5. |
對於其他目前較難量化的風險例如法律風險、策略風險及聲譽風險等,亦應採取能適當反應風險之管理措施與風險質化之衡量,以求達成風險管理之目的。
|